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我的同学我的家(一)

(2013-06-28 00:56:15)
标签:

杂谈

就是

上世纪

城区

祖国

分类: 同窗情忆

 

我和我的同学我的家(一)http://s8/mw690/704377acte025dd472747&690

    今年——2013年,是我和我的同学们高中毕业后的第40年。

    40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是微乎其微的。但在人类寿命中却占据着绝对的长度。起码对我来讲是这样的。尽管期间我还有读自考、专科及本科的同学,不乏有相处甚好,关系密切的好友。但是能经得起岁月的颠簸磨砺,依旧能保持亲密知心且以同学关系维系的好友们,却还是我这些儿时的伙伴同学,俗称“发小”们。

 

  6月12日,时隔3年,我又回到了家乡,东北石油城。

    来接站的是杰。当然是同学喽。

    出了站台,故乡既熟悉又异样的空气使我顾盼左右。但见到杰,我却一下子回到了年少的时光。张着嘴傻笑,很直接的大呼小叫,丝毫没有矜持和客套。

    杰也是这样的。虽然他内敛掩饰。

    感觉真的很好。

 

    我和杰及同学们是在学龄前随父母从各地来到石油城的。那时叫油田。一眼望不到边的荒草地,间或着一片片的一毛不拔的盐碱地。

    随着石油工人的浴血“会战”,一座座抽油机陆续的高高矗立在荒草原野上,象磕头动作一样的抽油机日夜不停的抬头低头运转着,将地底下黑黝黝的石油开采出来,再通过管道输送到祖国各地。

 

    石油工人为祖国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油城更是国家工业领域的楷模典范。

    而石油工人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是历代战事必须的常规。然而“先生产后生活”,则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自然灾害”,尽快甩掉落后帽子,不得不以“牺牲”伟大的老石油人而为之。

  作为老石油人的子女,“会战”儿童们,每天在简易的校舍里读书。冬天手脚被冻伤,夏天被蚊虫叮咬。课余奔跑在荒野草地间嬉戏玩耍,一身泥水,满脸油污。回到“干打垒”的家里,帮妈妈做饭带弟妹。炉子里烧的是渣油,夏天的时候,油化成了液状,不小心踩在脚下,弄得屋里屋外满地都是,蹭到衣服上若不用汽油擦,是洗不掉的。还有做饭的时间里,家家的烟囱冒出的是夹带着没燃烧尽的油烟,飘落下来,油腻的附着在物体上和人们的脸上鼻孔里,那叫一个黑呀。若不是几年后禁止居民再燃烧渣油,恐怕我们的肺部就都被吸入物染透了。

 

  我是上世纪90年代离开石油城的。那时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了。省局市局都特别的关注员工的生活。单位之间给员工的福利可以说是比着来的。石油人已是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但是,以生产基地社会化发展起来的城市区县,各自为营,显得单薄凌乱,城区之间相距很远且是荒野相连。大小的水泡子突兀在盐缄地边,远远望去斑斑秃秃的,没一点美感。

    至少在我的眼中是这样的。

    事实上,城市规划治理早已在省市各级提升在眉睫,只不过是一步步的实施而已。

 

    之后的近20年里,我间或的回到油城,看望父母家人。每次回来,我的“发小”老同学们都真挚热情的相约相聚。在城区的东西南北间。

    坐在同学接我的车里,眺望窗外,每一次都看到了不同。变化之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欣喜的发现这个油城,我童年的梦,已然悄悄的走出了我的记忆。没有了油腻荒凉,增添了都市华美。尤其是这次回到家乡,更是让我感触颇深,我全然找不到了童年生活过的印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湿地湖泊取代了记忆中的水泡荒凉,茂密的树木和绿色植被覆盖了斑秃碱滩。商场市场琳琅满目物资丰富,集尽了国内外的时令新潮。

    难怪我下了火车就感觉到了空气中飘荡着清香宜人的气息。

    一切的变化让我惊奇惊叹惊喜。

    不变的则是我的同窗好友对我的关爱依旧。

    还有就是我对我的同窗好友的眷恋与怀念。(待续)

 

 http://s11/mw690/704377acte025aa52996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