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吃不饱饮食集体加工 |
分类: 健康育儿 |
让宝宝吃不“饱”的5大真凶
文/营养师邱欣晔
http://s11/mw690/0023suqLzy73G0rTeP08a&690
(图片源自网络)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种饥饿,叫做长辈认为没吃饱。但是孩子是不是真的吃“饱”了,这的确需要注意。有的家长说,孩子吃没吃饱那还看不出来吗?小肚子都鼓鼓的了,当然饱了。可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饱”,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宝宝的胃填满。
一、怎么看宝宝真的吃“饱”了?
宝宝吃的“饱”,那自然身体指标是要符合生长发育的要求的,不会产生营养素缺乏或者过量的症状。如果宝宝的饮食中长期缺乏一种或几种营养素,那么肯定会产生由于营养素摄入、吸收不均衡导致的身体潜在饥饿症状。宝宝真的就没吃饱没吃够了,即使小肚肚已经滚瓜溜圆了。而定期带宝宝体检,是很好检测宝宝饮食有没有吃“饱”的方法。
既然知道宝宝有可能吃不“饱”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怎么才能吃的饱呢?
二、让身体吃不饱的真凶
1.环境改变,食物本身营养下降
不可否认自然环境的恶劣变化,给众多食物的营养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得营养素含量下降。导致了吃青菜、水果食物少的小宝更加缺乏维生素C、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
家长支招:增加果蔬的摄入量,既然含量有可能降低,就多补充一些。少量多次,既不会增加宝宝肠胃负担,也容易让宝宝接受。
2.“自由”的集体生活
基本上3周岁以上的孩子都会面临新奇的幼儿园生活,众多的玩伴,老师的照顾不暇,让小宝在幼儿园的饮食变得简单、更倾向于自己的口感和选择。而幼儿园的饮食直接决定了宝宝中餐的质量(以中餐在幼儿园为例)。
家长支招:每天询问宝宝幼儿园进食情况,早、晚餐补充营养。
3.不良的饮食习惯
小宝的日常饮食习惯不好,更容易造成宝宝的饥饿状态。宝宝吃饭快,肠胃来不及消化,大脑来不及发出指令,过多的能量进入了体内;宝宝不爱吃,家长难应对,挑食和营养素缺乏成了混乱的怪圈;零食不计量,正餐一见就躲……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让宝宝从小就没有真的吃“饱”过。
家长支招:①控制零食,换成健康的酸奶、坚果一类②家长不挑食,以身作则③控制宝宝进食时间④改变饮食风格,做吸引宝宝的儿童餐,减少挑食。
4.营养素加工流失
食物在清洗、烹调甚至深加工过程中都会造成部分营养物质的流失,这需要我们尤为重视。
家长支招:尽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少选择加工食品;另外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比如蒸、炖、煮等低温烹调方法,对宝宝的肠胃刺激也小。
5.干扰吸收因素
一些药物因素、食物搭配不当造成食物沉淀结合,而且宝宝患病期间饮食摄入量会受干扰。
家长支招:药物尽量在饭后吃,另外蔬菜尽量水焯;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要单做,以软烂、食物丰富为主,吸引宝宝进食。
宝宝吃的饱,营养才不少。不求吃的多,只要真的“饱”。快来改变宝宝的饮食吧。
本文已发表在《当代家庭教育》,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刊撰稿人
企鹅号:养味
Q Q :1012672728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新浪微博:@营养师邱欣晔
今日头条自媒体:营养师邱欣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