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营养师邱欣晔
营养师邱欣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21
  • 关注人气: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料,“果”真不一样

(2013-08-11 22:37:30)
标签:

饮料

营养

选择

分类: 食物健康

饮料,“果”真不一样 

http://s9/bmiddle/70422c03tx6BMiR5bw458&690


 

很多人因为觉得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水果中的营养物质,而选择各种标有水果字样的饮料,然而在琳琅满目的柜台,我们如何挑选到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果”饮料,我们平时喝的“果”饮料又到底含有多少果汁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果”字饮料的各种分类

1.果汁(浆)

果汁浆是利用物理方法,将果汁加工制成可发酵的汁(浆)液,或者在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果汁(浆)浓缩时失去的等量的水,复原而成的制品。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食糖、酸味剂或食盐,调整果汁风味,但食糖和酸味剂不可同时使用。它要求具有同等原水果果汁(浆)的风味、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包括为调整风味所加的糖)。

2.浓缩果汁(浆)

利用物理方法从果汁(浆)中除去一定比例的水分,加水复原后具有果汁(浆)应有特征的制品,类似于现在经常见到的复原乳。它要求必须具有原水果果汁(浆)两倍以上的可溶性固形物(这里为调整风味添加的糖是可以包括的)。

3.果肉饮料

在果浆或浓缩果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浆的果肉饮料称为复合果肉饮料。此类要求果汁(浆)的含量要≥20%

4.果汁饮料浓浆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稀释后方可饮用的饮料,要求果汁(浆)的含量要≥10%

5.果汁饮料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可加入柑橘类(或其他类水果经切细的果肉)等果粒。此类要求果汁(浆)的含量要≥10%

6.复合果汁(浆)及饮料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果汁(浆)或果汁(浆)的制品为复合果汁(浆);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果汁(浆)或其混合物并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为复合果汁饮料。此类应符合单浆的指标要求。

7.发酵型果汁饮料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食盐等调制成的饮料。

8.水果饮料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蛋果汁含量较低的饮料。此类要求果汁含量达到510%

9.果味饮料

以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食用香精、茶或植物提取物等的全部或其中的部分为原料调制而成的饮料,如橙味饮料、柠檬味饮料,其果汁含量达不到水果饮料对于果汁的要求。

10.其他果汁饮料

上述之外的果汁类饮料[1]

二、“果”字饮料真的有营养价值吗?

可以肯定的是,“果”字饮料是有营养价值的,只不过是量多少的问题,但是大家需要明白一个事实,首先大部分“果”字饮料的果汁含量不超过20%,而果汁(浆)也只为50%,含量真的不算太高。其次水果经过物理加工,比如烫漂、压榨,营养物质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以及一些矿物质会损失很多,并且为了调和口感,大家看瓶身的配料表就可以知道,多数“果”字饮料的碳水化合物(这里主要为食糖)的含量每100ml几乎都在3%以上,以1500ml的“果”字饮料为例,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即为15%以上,以每人每日摄入能量2100kcal计算,约合15块方糖的质量,无形中摄入了过多的糖,增加了能量的摄入。花了同等的钱,相比较而言,食用新鲜水果的营养价值就明显的突出起来了。

三、如何正确选择“果”字饮料

饮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彻底放弃真的不现实,那么如何在如此现实的喝饮料的情况面前,努力获得更好的营养呢?给大家几条小建议:

1.控制“果”字饮料的摄入量,给自己设定一个1星期计划,逐天下降。

2.购买时先看配料表,尽量选用果汁(浆)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果”字饮料。

3.选好品牌,看好生产日期和生产地,大品牌的饮料,生产卫生条件相对有保障,另外当季和当地生产的“果”字饮料,原料的新鲜程度也较好一些。

4.条件允许时,尽量选择食用新鲜水果。

不管柜台上、包装纸上的水果有多么的诱人,但是,饮料,有“果”真的不一样,擦亮您的慧眼吧,选对“果”不如选好果。

 

参考文献

[1] GB 107892007 饮料通则.

 

 

本文已发表在《健康一点通》,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

 

营养师:邱欣晔

Q 1012672728

新浪微博:@营养师邱欣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