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首发
(2021-01-03 19:39:36)河南文学之夜,作家邵丽最新小说《黄河故事》首发
2020年12月31日晚,跨年之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故事》在“2021新年河南文学之夜”的活动现场首发。这既是一部“黄河故事”,也是典型的“中国故事”,见证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家邵丽将黄河作为地域与文化融合的写作空间,彰显平凡人的光与热,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反映出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中国家庭的情感结构,映照出时代的身影。
“黄河故事”开宗明义,既指出小说讲述的地理空间,也指出文化空间。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黄河两岸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格外严重,历史上黄河数次决堤,也留下了苦难深重的民族记忆。黄河与两岸人民的关系非常特殊,既紧密相连,又充满苦难,是爱恨交织。以“黄河故事”为题,小说“先天”预设了这种复杂的情感和美学底色。事实上,小说中人物的关系也是爱恨交织,复杂、微妙。
邵丽与河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杨莉对谈新作。谈到写《黄河故事》的初衷,邵丽提到写在该书开篇前的一段话:“看见最卑微的人的梦想之光,我觉得是一个作家的职责所在。往大里说,其实是一种使命,毕竟如果没有足够的慈悲和耐心,那梦想之光是很难发现的。我斗胆说,那种光芒唯其卑微,才更纯粹更纯洁。”
在书的封面上有两行字:“这既是一部‘黄河故事’,也是典型的‘中国故事’,见证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写的有我们身边很多家庭的影子,写了前后横跨几十年的三代人的故事,从父亲的死,死因之谜,到多年之后为给父亲买墓地,回溯观照一家人的生活,展现一家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起浮,折射出我们时代的方方面面。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反映出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中国家庭的情感结构,映照出时代的身影。
现在提倡讲好黄河故事。邵丽认为讲好黄河故事,就是要讲好我们这个地域的,且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与国计民生、百姓生活悲欢息息相关的,文学艺术上的一个呈现和引领。所以《黄河故事》实际上主题宏大,但是它在叙事上又很轻盈,很精巧,很有张力,这是邵丽老师艺术上的功力。她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是非常普通的人,甚至是卑微的,但是她写得很有光彩,有他们自己的光和热。
小说的主要人物父亲、母亲,他们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还有姚水芹、赵伟峰,城市里的打工者,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扎根进入这个城市的能力,那种强悍的生命力,还有小说中作为叙事者的“我”,从身单力薄的打小工的,到最后事业成功,还赢得了自己纯净的爱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逆袭,破圈,她自我突围的能力,都表现得特别自然,给人以艺术上的可信服感。
截止到12月底,《黄河故事》已经入选了好几个非常重要的年度文学榜单,包括中国小说学会的榜单、十月文学榜、收获文学榜。这一方面是邵丽老师本能地、自然地想要写的,并且调动了她多年的生活经验、情感的积淀;另一方面是当下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书写。两者很好地、水到渠成地契合在一起,所以成为2020年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
《黄河故事》和《金枝》皆为邵丽在2020年疫情期间所创作,而这种“井喷式”的创作在邵丽的写作生涯中不是第一次出现。邵丽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写于1999年,从1999年到2000年,她曾连续写下100万字。邵丽说,写作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写作,还能干什么呢?她写作拼的不是青春,而是文化积淀,写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她始终觉得,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部。如果邵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焦虑烦心的事情,她也会通过写作来开解,一进入写作的状态,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在政务上身兼数职的邵丽,平时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去大量创作作品,而这次疫情居家的机会,让她又一次有了喘息和创作的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