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衰落的古文明(卢克索西岸)

标签:
帝王谷女王庙哈布城帝后谷杂谈 |
分类: 非洲 |
12.14 尼罗河西岸
与中国皇帝登基即选址造陵类似,古埃及法老掌权后要建庙和造墓。庙送给神,墓留给死后的自己。对生死往复的认知也与中国古代的轮回转世异曲同工,埃及法老的陵墓选方位,中国皇帝看风水。
古埃及人崇拜太阳,认为人的生命像太阳一样,东升西降。东方象征生机勃勃,西方则意味死后安息。所以,在尼罗河的东岸是繁荣的城池,壮丽的神庙与活力四射的社区、集市连接成片。西岸则是阴间冥府之地,王公贵族的陵寝深藏,充斥着金银珠宝相伴的哀荣。尼罗河东西两岸,一边是生者国度,另一边是亡者之城,人鬼两相隔。开罗的金字塔、卢克索的帝王谷莫不如此,唯伊德富神庙是个例外。
诸神的故事还在继续,马上要去卢克索西岸看法老墓,提前预习冥界的故事。
九柱之神中的第五位神灵努特也是死亡女神,墓穴中的法老棺椁和墓地常用努特命名,以示受到神明的庇护。努特还具有为亡灵提供空气、水、食物,供其在冥界生存的超凡法力,号称“万物主宰”。
为阻止天神努特与丈夫地神盖布长久粘合不分,太阳神(Ra)派空气神(Shu)顶起天神努特(Nuit)。于是,在古埃及墓穴壁画中努特的形象是四肢撑地、身躯拱起的“门”字形图案,如同笼罩着大地的天穹。
太阳神曾对天神努特施咒,使她只能在埃及年历360天之外的5天分娩,即“神的生日”。结果努特生下了奥西里斯(Osiris)、伊西斯(Isis)、赛特(Seth)、纳芙蒂斯(Nephthys)四个孩子,结果个个声名显赫,演绎出一大堆爱恨情仇的故事。儿子奥西里斯成为冥神,主掌冥界。
鹰神荷鲁斯(Horus)是奥西里斯和伊西斯之子,与爱神哈托尔(Hathor)育有四子,伊姆塞特(Amset,肝)、杜米特夫(Duamutef,胃)、哈碧(Hapi,肺)、克布塞努夫(Qebhsenuef,肠),被视为木乃伊内脏的守护神,头部分别是人、犬、猿、猎鹰。
古埃及人认为死者的灵魂是由胡狼头像的阿努比斯(Anubis,纳芙蒂斯的儿子、天神努特的孙子)引入冥界,穿过九重门后,被带到冥界最高神欧西里斯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执行者阿努比斯会用真理之羽称重死者心脏,以此判断死者升入天堂或坠入地狱。这一过程有点像中国民间传说的小鬼、判官与阎王爷。升天者可乘太阳船渡过冥河获得再生,下地狱的心脏被恶魔吞食,永无再生。
神庙中,头戴埃及皇冠的鹰头荷鲁斯出现的频率很高,毕竟古埃及的历代法老自视为荷鲁斯的化身。在墓穴中,太阳神拉、天神努特、冥神奥西里斯、法老亡灵守护神阿努比斯和四位木乃伊内脏守护神是重点。还有一位圣甲虫(屎壳郎),被视为亡者的心脏,或太阳神的变身。
(1)帝后谷
清早在尼罗河边溜达,两岸的渡船码头不止一个,刚好赶上对岸送客的船靠岸,30埃镑包船去了尼罗河西岸。不想费神,$15包车走经典路线。
卢克索的尼罗河西岸被视为死者之城,在荒漠的山谷中分布着大量王室和贵族的墓葬群。据考古学家估计数量约500余座,其中最著名的莫过帝王谷(国王谷)和帝后谷(女王谷或王后谷)。
购票进入帝后谷景区仿佛进入考古现场,一时找不到参观的感觉。地面一个个坑穴,除了施工凉棚,看不到参观入口。经询问方知,众多墓穴中仅有指定的三座允许游客进入参观,没得选。
钻入简陋的地坑门,却忽略了门外的墓葬编号,以至于事后完全分不清照片的出处,很是懊恼。
帝后谷陵墓群内有九十多座新王国时期的王后、王妃、王子和公主的墓穴,开放的不多,网上资料更少,为核对这些照片费老劲儿了,最终确认三个墓分别是QV52、QV55、QV44。
QV52,蒂蒂王后墓。规模较其他陵墓小得多,并且毁坏严重,多数壁画残缺或无法辨认。由于蒂蒂王后墓在陵墓规制、装饰以及彩绘人物背景设定上与拉美西斯三世几个儿子的陵墓很相似,人们由此猜测蒂蒂王后很可能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妻子。
进入陵墓,一条长廊通向主墓室,3个侧室围绕在主墓室周围。在长廊左边镌刻着王后记事文字,右边是王后向神跪拜。
由于壁画剥落不全,看到的神比人多。
为防止色彩剥落和人为损坏,加装了玻璃防护,观看效果受到影响。
QV55,Amenkhopshef王子墓。墓道挺长,两壁布满绘画,前厅入口两侧分别是拉美西斯三世携儿子拜见伊西斯和哈托尔,前厅四壁诸神出场,尽头是墓室。无论是陵墓规模还是绘画质量以及完好度都大大优于蒂蒂王后墓。
这幅画初看吓一跳,以为是相拥而立的国王与王后。细辨生疑,牛角太阳盘应该是伊西斯或哈托尔的标配(我常常把这对婆媳搞混)。查过资料方知,此墓是为拉美西斯三世的儿子所建,壁画内容是法老向诸神引见少年夭折的王子,“请神多多关照”。那么,这里应该是法老与女神行礼介绍自己的儿子,可这手都搂到女神的腰上了,伊西斯好像也不在意地搭上一臂,有点骇世惊俗。想多了?
见过伊西斯,冥王奥西里斯呢?国王面前的白袍绿脸者应该是冥王,白色袍子暗指裹尸布。
王子留着少年的侧辫,手持长羽毛扇,在拉美西斯三世带领下敬拜法老丧葬罐(放置内脏)的守护神,人头的艾姆谢特(Imset)、黑犬头的多姆泰夫(Duamutef)。
还有猴头哈碧(Hapi)、鹰头克布塞努夫(Qebehsenuef)。
原以为手持双刃的是胡狼阿努比斯,好像错了,应该是门关的守卫者。古埃及人认为亡者重生之路充满艰险,需要闯过各个关口方可渡过冥河再生。如若被哪道门阻止,则将永远迷失在冥界。带刀的守卫者,头像为各种动物,破解的要诀之一是知晓守护者的名字。如此看来,法老是在教小王子认识这些持刀的精灵。
更有意思的是,古埃及人居然编写出大量通关秘籍,刻在墓中供亡者死后阅读。“天牛之书”引导亡灵离开现世,前往众神之国;“来世之书”对冥界的所有神和魔进行命名,包括12位守卫冥界的神;“拉神祷文”展现了神的75种形态;“亡灵书”描绘冥界审判的程序与应对方法;“洞穴书”、“阴间书”、“地狱书”……
壁画的每一个场景中,法老的皇冠和头饰都不相同,穿着也相当时尚豪华。罕见的三件式服装、透明面料制成的精美束腰外衣,袖子镶有珠子,形成荷叶边。紧身胸衣的襟翼上绣着猎鹰,描绘得非常细致。法老膝前有一道神秘的门。
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头饰,裙带的细节均有刻画,尤其是色彩,居然能抗住数千年岁月的侵蚀,令人惊诧。猜谜一样地审视着这些线条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费尽心机力图看透传自数千年前的信息,却是枉然。
墓室摆放着人形棺椁,没有壁画。
QV44,Khaemwaset 王子墓。这是拉美西斯三世另一位儿子的陵墓,内部格局、壁画内容与QV55非常相似,主题也是法老向诸神引见自己的爱子。由于雷同处太多,甚至分不清壁画所属的陵墓。
前厅正面是九柱之神中的三兄妹,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伊西斯、奥西里斯、纳芙蒂斯,兄妹终相聚,独缺被荷鲁斯杀死的塞特。
冥王的两幅坐像均为绿肤白裤,头戴王冠,双手紧握弯钩权杖和连枷权杖。左边的冥王望向妻子伊西斯,右边则看向妹妹纳芙蒂斯。
小王子跟随父亲参拜胡狼头阿努比斯,阿努比斯是纳芙蒂斯的儿子,也是死者保护神,负责引导亡灵前往冥界审判。
法老手举供捧(酒?)向鹮头智慧神托特致敬,托特是月亮、数学、医药之神,古埃及文字的发明者,神界的文书。托特通常的相貌为佩戴满月圆盘+新月冠的鹮头人身,冥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审判记录。
小王子双臂前伸、掌心向外,虔诚地向法老内脏保护神致敬。
守门者头颅容貌不同,着装似乎统一。21道门每一扇都是考验,比如最后这位猫头守护者的责任是监督长老和王子背诵“亡灵书”的某段章节后方可放行。如此看来,守门者不是助亡灵通关的神,而是阻止通行的魔。
附室壁画出现了一位陌生的舍斯神(Shepsi),头戴上埃及白色王冠的法老毕恭毕敬地向舍斯神敬酒(黄色花瓶)、献香(绿色香炉),鹰头荷鲁斯头顶红色圆盘、手持权杖立于身后。舍斯神像后面的法老改戴下埃及红色王冠,下半身着半透明的纱织裙装,举双臂敬拜。
陵墓壁画中,九柱之神几乎悉数到场,加上各种组合、变异,难辨真身。王子陵墓为什么会出现引见诸神的题材?估计法老本意是帮助尚未成年的爱子亡灵识别冥界的魔、神,祈盼神灵护佑王子早日重生。
彩绘壁画是帝后谷最大看点,经历数千年的时间沉淀,感觉画作不会如此完美,应该是修复、加工的结果。令人叹服的是,尚未掌握透视学的古埃及人,仅凭单线条和色彩就能描绘出各种生活场景以及生与死、人与神,厉害。
(2)女王神庙
离开帝后谷,驱车20多分钟就到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
在帝王谷与帝后谷之间的峭壁下,有一座很有气势的神庙,标新立异地采用了三层露台结构,而非传统的塔门+庭院+神殿的布局,这便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庙,专为祭祀太阳神而建。
在埃及博物馆曾与这位古埃及版的武则天有过一面之缘,与武则天不同的是哈特谢普苏特出身极高贵,是国王与王后唯一的嫡女,后嫁给同父异母的庶出兄弟图特摩斯二世为妻。丈夫体弱多病,婚后不久便撒手人寰。之后,哈特谢普苏特以王后身份摄政;再之后,自称太阳神之女,直接称王,成为古埃及第一位手握实权的女法老。
与女法老的强势相匹配,神庙依据山势修建得颇大气。一条笔直大道直达神庙脚下,根据路边静卧的狮身人面像猜测,应该不止一对,极可能是条狮身人面像大道。想想十三陵的石人马墓道,那该是何等气势。
神庙结构对称,三层退台逐次嵌入山体内部,颇具现代建筑特征。通往二层的坡道入口由鹰神荷鲁斯把守。兴致勃勃登梯而上,许是被三层的石人雕像吸引,竟然忽略了二层的爱神哈托尔的神殿。据说神殿立柱上雕有哈托尔头像,有点类似菲莱神庙的女性头像,只是多了一对女神特有的牛角头饰标志。
三层的平台上一排石柱,每个石柱前立着一位化身冥神奥西里斯的女法老雕像。雕像身着男装,头戴法老王冠和须套,手持权杖和生命之源(有点像如今的女性符号),双手交叉于胸前。这似乎是一种标准姿势,在博物馆经常出现。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统治上下埃及21年,对内封赏贵族和神职人员,以获得支持。对外停战兴商,自此古埃及进入历史最富庶时期。将独生女嫁与继子并打发到天边,减少对王位的威胁。借太阳神之名,巩固执政的合法性。祭司们甚至宣称太阳神会在某个时辰离开神邸卡纳克神庙前往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如此眷顾让女王神庙名声大噪。
献给太阳神的内殿位于石像身后的庭院,且完全嵌入山体。神殿墙壁上的浮雕彩绘已经斑驳,细看却发现拽着莲花(象征上埃及)与纸莎草(象征下埃及)相互拉扯的两人竟是女儿身,原来这就是尼罗河神。
女法老死后,继子图特摩斯三世力图抹去哈特谢普苏特的一切痕迹,毁掉相关的雕像、方尖碑和神庙,刮除其名字,逐除王室谱系,一代女王就此从历史上消声觅迹。
想想武则天,强势到都改朝武周了,最后还不是以皇后身份下葬,归还李氏江山。
(3)帝王谷
自公元前2000年起,法老们逐渐放弃金字塔墓葬,选择在尼罗河西岸荒无人烟的山谷中建造墓穴。帝王谷里已发掘的豪华陵墓数十座,墓道不仅明显长于帝后墓,而且竖向深掘,等级也比帝后显赫。生前携手,身后分居,即便拉美西斯二世也未能破例。
现已知帝王墓葬群埋葬着古埃及第17王朝到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图特摩斯三世、哈特谢普苏特、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图坦卡蒙等著名法老。
帝王墓穴据说轮流开放,每票可自选三座陵墓参观,入穴门时打卡。心仪的11号墓当日关闭,临时更换其他,外行看热闹吧,不必太纠结。
KV2,两人心仪之选,网传人多需要排队。从女王神庙赶过来已是中午,居然没有什么游客,赶紧打卡入内。
KV2是拉美西斯四世的陵墓,墓口位于地面,入门就被蓝黄撞色惊艳到。蓝色的天空下是刻满古老文字的黄色墙壁,置身于字、画(象形字)、符号的世界,没有陵寝的阴森感,却像进入艺术长廊。
古埃及人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下一次重生的开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漂亮的象形文字居然是引导亡灵重生的指南。《拉之连祷》、《洞穴之书》、《亡灵书》、《阴间书》、《地狱之书》等等,这些祷文咒语被视为亡者进入冥界的钥匙,指点法老的亡灵闯过难关、通过审判、渡过冥河、重返光明,可谓冥界通关操作手册。
KV2的墓道有点长,据说墓穴在古时已被打开,财宝自然不复存在,但雕刻彩绘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出意外。墓道尽头为墓室,石棺居中,四壁彩绘和文字清晰、靓丽,似乎在讲述冥间的故事。
墓室石棺上方的穹顶犹如蓝色的天空,黄色的努特女神口衔红日,讲述的是天神努特吞吐太阳的故事。在古埃及神话故事中,太阳神拉每天日落后进入天神努特口中,第二天早上又从女神的下体中重生,日复一日。努特除吞吐太阳外,还有星辰,故也称星辰之母。
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拉会在第七个时辰进入神秘洞穴,帮助亡者度过12小时的黑夜,每个小时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宿敌是巨蟒阿普菲斯,它会吸干冥河水,并在通关黑夜第十个时辰袭击拉神,阻扰太阳再升,对企盼重生的亡者可谓死敌。
在讲述法老再生之路的宏大叙事中,游客最为好奇的莫过于《亡灵书》。据说亡灵书相当于亡者向冥王陈述一生功绩,指点亡者顺利通过冥界审判。最初属法老的特权,之后的权贵也偷偷效仿。
壁画中出现了太阳船,法老向手握生命之源(生命钥匙)的太阳神跪拜,并奉献上天神努特的“门”字形塑像。
漫天星斗的墓室后室,这里已是陵墓尽头。
KV6,拉美西斯九世的陵墓,墓道由缓坡转阶梯不断下行,从墓门到墓室有四道间隔。两壁和天花板布满浅浮雕的壁画,为保护壁画加装了玻璃屏障。
入口处,法老向冥神奥西里斯、西方乐土女神阿蒙泰特(Amentet)献贡,由于画面缺损,已分辨不出供奉的神像真容,只能看到高耸的头冠。
法老敬拜头戴日月冠的太阳神拉,法老的头顶上盘旋着老鹰荷鲁斯,意味着法老是鹰神的化身。
下面这幅画有点费解,一边是法老手捧马特(Maat)塑像献给神灵,另一边是仰倒的敏神(Min)。马特代表和谐、秩序,法老自诩代马特实行统治,法老对面的女神是何方神圣?就是马特本尊吗?敏神又在做什么?旁边还有圣甲虫。
真神来了,这位不是公羊神,是神界至高无上的太阳神拉,传说在穿越黑暗的过程中,太阳神拉会幻化成公羊头形象,引领亡灵走向重生。
众神簇拥着太阳神拉,法老在太阳神引领和众神护佑下乘太阳船渡过冥河。
一连串的太阳船画卷讲述着法老从阴间重返光明的再生过程,仔细辨认可以找到圣甲虫、木乃伊内脏的守护神和法老亡灵守护神。
与两侧壁画相呼应,天花板画也在描绘穿越冥间的旅程。
墓道尽头有三个房间,第三个是墓室,中央应该是放置棺椁的地方。四壁和天顶画满彩绘,但下半部已经剥落无法辨认。
KV6的壁画虽不及KV2的蓝黄那般明亮,但似乎更精致。女神婀娜的身姿、飘逸的裙摆,诸神的装束,刻画得比KV2生动。至于颜色,除了古埃及画作多使用矿物质颜料不易脱色外,修复也是下了相当力气。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细微变化,让画面更容易理解。
KV8,梅伦普塔之墓。被门口的介绍吸引,以为墓内有立体雕塑。结果,一进长廊就见到太阳神将生命钥匙和权杖交予梅伦普塔法老,但只是浮雕。
太阳神拉被古埃及人视为造物主,虽有多种变形,但鹰首人身、头顶日盘和一条盘曲在日盘上的蛇是其最常见的形像。荷鲁斯不同,鹰神头上顶着上下埃及的双王冠,因为它是法老的守护神。
梅伦普塔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十三子,继位时都六十多岁了。埃及博物馆收藏着一块石碑,记述梅伦普塔在位期间抵御外族侵略的功绩。因以色列族人位列侵略者中,间接证实以色列民族的存在,原本记载法老战功的石碑却被叫做“以色列碑”。
通往墓室的甬道有点长,两侧的壁画虽已斑驳,仍可看到服装服饰的细节描述,男性的腰带、女性的束身裙装、项上的装饰、发梢的束带。
柱厅位于墓道中部,柱子上的壁画内容很丰富。墙壁上的壁画隐约可见太阳船。
梅伦普塔墓曾经被淹,彩绘大都被毁,仅剩下些颜料痕迹。除了例行的墓道、壁画外,最大特点是大,空间的拓展不仅减少了墓道的狭窄感,也减轻了墓室空间的局促感。帝王谷最大的KV5还在发掘中,KV8紧排其后。
与其他墓室不同,梅伦普塔的墓室用方柱支撑起巨大的拱顶,法老的棺椁安放在墓室中央。石棺光润的圆弧边角显示出高超的雕刻打磨技术,总算满足了想看墓中雕刻的愿望,尽管是个石棺。
KV16,拉美西斯一世墓,墓穴很深,墓道很陡,扶梯直上直下基本没有壁画装饰。绘画集中在墓室四壁,因中间放置石棺,所剩空间很小。
拉美西斯一世是十九王朝的创始人、拉美西斯二世的爷爷。此君非王室出身,只因战功卓著,深得十八王朝末代法老霍伦海布的宠爱。法老舍弃自己的后嗣,选择拉美西斯一世做了继承人。不过,新君王在位也不过两年,所以墓穴规模相对较小,但壁画相当有意思。
门口位置,代表秩序的马特女神立于入口两侧,迎接法老的到来。法老则面向普塔(Ptah)表示敬意,普塔手持复合权杖象征稳定和力量。
站立在拉美西斯一世两边的鹰神荷鲁斯、死神阿努比斯双双挽着法老的手臂,迎接法老到来。或者说是将法老移交,毕竟一个是在世法老的保护神,另一个是冥界的法老保护神。
转眼三位跳起半蹲舞蹈,不好意思认错了。右边狗头代表史前上埃及法老们的灵魂“涅亨”,而非阿努比斯。左边的也不是荷鲁斯,而是下埃及法老们的灵魂“皮”。整体意思是上下埃及全体法老们一齐为当今的统治者庆贺。
画面下方的壁龛里,法老以奥西里斯妆容出现,站在一条蛇身上,另一条蛇梅塞雷特高高竖起,身后的羊头神(阿努比斯的变体)踩在两个花瓶上,似乎在主持什么仪式。
圣甲虫凯布利被视为晨起的太阳,象征再生。凯布利手握生命之源,身后坐着冥王奥西里斯,对面的法老一手捧着一瓶药膏,另一只手拎着四个盛放衣物的盒子。国王由鹰头神荷鲁斯、阿图姆和奈斯女神引导,参见冥王。意思实在难猜,反正是冥界审判,法老可以重生。
墓室里太阳船是不可或缺的,神圣三桅帆船载着太阳神“拉”出现了,帮助亡者挣脱黑暗重生。据说太阳神拉在白天和夜晚分别乘坐两艘船穿行在天空和冥界,夜晚的太阳船载着化身公羊头的拉神穿过冥界返回东方再次重生。太阳船的下方有条巨蛇,想方设法干扰拉神的夜间出行,企图使船倒转无法返回东方。站在蛇前方的阿图姆神阻止蛇的邪恶企图,确保拉神顺利穿过冥界。
两人一起看过KV2,再各自选择中意的墓穴参观,分别是KV6、KV8、KV11(关闭)、KV16、KV47,耗时不到两小时。帝王、帝后谷中的精华墓穴需单独购票,票价不菲。帝王谷塞提一世墓1800埃镑,帝后谷的翘楚则当属拉美西斯二世宠妻奈菲尔塔利的陵墓,就是那位在阿布辛贝独享哈托尔神庙的王后。
(4)哈布城
哈布城阿拉伯语意为神庙之城,是专为拉美西斯三世葬礼修建的祭庙。因为原址曾是由王室宫殿、庙宇等组成的城廓,故称之为城。
在帝王谷见识了那么多拉美西斯X世,有必要补充点古埃及历史知识。古埃及断代分为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共十个时期、32个王朝,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332年。
新王国时期属古埃及文明的后期,存在过三个王朝,即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新王国的奠基者是图特摩斯一世,同时也是第一个葬入帝王谷的法老,自他之后就再没建造金字塔。
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产生过第一位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十八王朝最后两位法老均非王室血统,王位最后传给拉美西斯一世,十八王朝结束。
公元前1295年由拉美西斯一世建立第十九王朝,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公元前1189年,埃及第十九王朝被伊苏尔起义推翻。
第二十王朝国运衰落,值得一提的法老只有拉美西斯三世。法老在位31年,于公元前1186-1155年修建哈布神庙,最终死于自己后妃策划的宫廷谋杀,而哈布神庙成了法老的祭庙。公元前1077年,二十王朝在拉美西斯十一世手上告终。哈布城也成为古埃及法老统治时期修建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
离开帝王谷直奔哈布城,看到外城门的第一眼就由衷地松了口气,终于摆脱了暮气沉沉的阴曹地府,感受到清新的绿色和暖意。
哈布城门也称叙利亚门,模仿叙利亚风格修建。相比一堵墙似的土黄色高大塔门,反倒显得不那么千篇一律地呆板。城门壁上刻有许多浅浮雕,但斑驳的墙面已无法揣测其含义。城门通道两侧的母狮女神坐像面面相覷,面貌已残缺不全,记忆中在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古城见过这位战争女神。
城门内一片开阔地,依稀可以看出废弃的房屋地基。少量带有雕刻印记的平房被警戒线圈起,禁止入内,游客只能顺通道前往神庙。
神庙有三座塔门,第一道塔门的高墙上照例画着君主的征战场景,讲述拉美西斯三世执政12年时与利比亚人的一场战争。高墙之上,又见法老杀敌的标准姿态,画面内容却过于惊悚,用砍下俘虏的手臂、头颅甚至生殖器来统计战功,真让人受不了。这还是那个在帝后谷王子墓壁画中见到的慈父拉美西斯三世吗?人设崩塌。
跨过第一道塔门进入前庭,这里是举行仪式和大型活动的场所。庭院左侧是8根粗大的圆柱,上面雕刻着人物故事。对面的方柱前竖立着巨石人像,应该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塑像,膝下的女性立像无疑是法老的后妃。
庭院高墙上刻满壁画,法老在疾驰的战车上拉弓射箭,头顶是飞鹰,脚下是激战的军队,驾驭的神驹长着一对长长的角,奔跑的姿态很漂亮。对面墙上是法老与神的对话,举止恭敬,判若两人。
第二道塔门的内侧壁画保存得很好,门后面的二进院是神庙最漂亮的地方,在托勒密王朝和古罗马时期曾被教堂占用。整壁浮雕讲述狩猎、战争甚至暗杀的故事,毕竟法老是死于宫廷谋杀。
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几排石柱,少见地以方、圆柱形式排列,粗壮的柱体上布满浮雕彩绘,深得盛装姑娘们欢心。
这里的雕刻手法有点特别,进刀深而有力,完全是为了防止朝代更迭时被后人抹去,就像图特摩斯三世对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所为。不知这办法是否起了作用,哈布城的深雕画确实保存得很好,尤其是城门顶部和柱子高处,连颜色都没脱落。
第三道塔门后的院落里,整齐排列的“圆缸”颇令人疑惑,竟然是毁掉的柱厅,只留下柱子的底部。院子中间是法老夫妻坐像,周边的断壁残垣里密藏着残损的壁画、精美的门楣和近乎倒塌的座座小院,两人寻宝一样流连其间。
最终驱车在门农巨像处打卡拍照,结束了卢克索西岸游览。
回想一天所见,最喜的居然是团队不屑的哈布城。不知是否受战争影响,西岸各景点游客稀少,网传需要长时间排队的帝王谷2号墓也只有零星散客,分外冷清。
Tips:
(1)门票:帝后谷180埃镑,女王庙360埃镑,帝王谷600埃镑,哈布城200埃镑。
(2)墓穴编号:KV=Kings Valley,QK=Queen Valley,后面的数字依据发掘顺序而定。
(3)帝王谷入口处有单独售票的电瓶车,其实离墓穴群不远,没必要坐车。
(4)哈布城的售票处与景区不在一处,相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