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又逢正月初七“人生日”丨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标签:
今日立春又逢正月初七 |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89f4401b3e534b3db195af7d72126a07_th.jpeg
今日立春,中华阴阳历之妙,阳看太阳,阴看月亮,立春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丁酉年正式开始……立春,这是冬的结束,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大自然万物复苏。春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一年之计在于春,加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91396df83e914bd480a7434bbab054d7_th.jpeg
真正的基准点是上年的冬至日,冬至是看“阳”,春节看“阴”,立春亦看“阳”,汉代之前多有调整,汉后至清末未变,清末至民国调过二十四节气,依附了西方太阳历。但汉代后“冬至的基点”没有变,天干地支纪日从黄帝以某冬至日始从未间断过,更没有调整过,这就是中华阴阳之妙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1b26f73211114b36bf785cf16d6426a1_th.jpeg
今天,二十四节气已通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有人说其只理解并承认了“中华阴阳历法”一半,为什么会如此说呢?原因是,今天二十四节气是依附于今天西方太阳历,而不是中华阴阳历的全部。最初中华先人运用“土圭测日影”定节气和“月亮盈亏”建月份。最初只有夏至、冬至,随后逐渐增加了春分、秋分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然后将看“阴阳结合”是以观察“北极和北斗”运行规律为过渡的,自此奠定了中华阴阳历的基础,此点可在夏代《夏小正》可见零星记载。到《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定节气。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8d785f8a37714e01900af814c1cf4da0_th.jpeg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颗星,共是九颗星。北斗星自东向西环绕北极星旋转,每转一周便是一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17a8470ed06f4e99a45322a39d072a86_th.jpeg
中华先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北斗呢?,有人说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我们在《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介绍过:今天人们发明了两套并不真实存在定位和利用系统,一套是星空天球定位系统;一套是地球地理经纬线定位系统。“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就是中华的“星空天球定位系统”,其实又是地理定位系统。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的前身就是“北斗”运行系统,其功能是天球定位和地理定位,时与空结合定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cb0b275ddb25404481ea1cb4eb03969a_th.jpeg
艮立春、寅雨水、甲惊蛰;卯春分、乙清明、辰谷雨;巽立夏、巳小满、丙芒种;午夏至、丁小暑、未大暑;坤立秋、申处暑、庚白露;酉秋分、辛寒露、戌霜降;乾立冬、亥小雪、壬大雪;子冬至、癸小寒、丑大寒。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29e44871358e4076b001aef094a629d9_th.png
二绳,四维,四钩,以北斗星斗柄的定方位、定节气。
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 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0db9110e2088465584b92e43352b7b36.jpeg
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子癸--丑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ea154b57593746658add1333a8a0ade6_th.jpeg
立冬,盛在水气在北。立冬至立春,太阴盛,少阳微;
立春在仁,气在东兴木行,少阳气弱而仁。
春分前,少阳盛,太阳微,以助少阳。
立夏在火,气在南,太阳以中和治,口中生甘。
夏至,太阳盛,中和之气。
季夏六月,盛合治,气在西南,黄回中宫,思之口甘。
立秋在金,气在西成万物。
秋分,少阴盛太阴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caa2432704f242998072b8fcf3d9b42e_th.jpeg
民间传说:正月一日造鸡,二日造狗,三日造羊,四日造猪,五日造牛,六日造马,七日造人,八日造谷,九日造果,十日造菜。正月初七这天,民间多食七菜羹、面条汤、烙饼……
3万年前--2万年前,女娲时代,进入母系氏族中期,人类开始驯化鸡、狗、羊、猪、牛、马等六畜;女娲氏确立婚姻制度;人类然后又驯化了谷、果、菜……等。
道讲:无生有,虚生实,阴阳化生,变化之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盘古为龙,元始天尊,一日九变,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439a071727854e44a7feff69d0ed3de8_th.jpeg
约在50亿年以前,银河系中存在着一块太阳星云。太阳星云是一团尘、气的混合物,形成时就有自转。在它的引力收缩中,温度和密度都逐渐增加,尤其在自转轴 附近更是如此。于是在星云的中心部分便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其余的残留部分围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包层。由于自转,这个包层沿着太阳赤道方向渐渐扩展,形成一个 星云盘。
正月初七人生日(人生节) 天地动静,阴阳互根。天欲化物,阴阳交合,上取天精,下取地精,阴阳孕化,气运成尘,尘有玄道,精微聚合,渐始初生,生生之类,人立其中。女娲为凤,玄始天尊,补天造人,确立婚姻。
约4570百万年前,地球出现,4150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物--细菌,3950百万年前古细菌出现,3850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海洋和其他的水。3600百万年前,蓝绿藻出现,2800百万年前是第一次冰河期,850百万年前发生雪球事件,630百万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542百万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488百万年前,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443百万年前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416百万年前鱼类繁荣、两栖动物出现、昆虫出现、种子植物出现、石松和木贼出现;359百万年前,昆虫繁荣、爬行动物出现、煤炭森林裸子植物出现。299百万年前,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盘古大陆形成;251百万年前,恐龙出现、卵生哺乳动物出现;199百万年前,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鸟类出现,裸子植物繁荣,被子植物出现;99百万年前恐龙的繁荣和灭绝,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65百万年前,人类出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599e0de5063e43a1a3112a5860ae4b83_th.jpeg
正月初七人生日(人生节)
有巢氏(洞穴)时代:20万年前--12万年前;
燧人氏时代:12万年前--7万年前;
弇兹氏时代(合绳纺织),母系氏族社会初期,6万年前--4万年前;
女娲时代:母系氏族中期,3万年前--2万年前;
女娲伏羲时代:母系氏族晚期,1万3千年前--7千年前;
伏羲时代时代:7千年前,进入父系时期,三皇五帝;
黄帝时代:5500年前--5100年前……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中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今日立春,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周围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生发,心中的舒适美意也随着一片片嫩枝绿芽的舒展而萌发起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d01108975ec24be78d146d7d4a86fc25_th.jpeg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称“打春”、“咬春”、“报春”。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时节,东风解冻,百草回芽,万物复苏,周围一片生机勃勃。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a15cbc2cd2c0421cbe3f4068146a3819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210d76d09ba8440aa133c3170ccb363b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37264d5a33764cc4960a78376e3bba3c_th.jpeg
立春三候说的分别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日立春,春将归来,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万物复苏之时,也是我们迎新立业之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debf117b970f43ea9f2cbd929536cffa_th.jpeg
自古以来立春这天人们就会举办众多活动,例如:
立春之日“迎春”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平民百姓,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2c4bfd574c5c469684e0e3e187892e6f_th.jpeg
立春之日“咬春”
立春日“咬春”的习俗起源于晋代,兴于唐代,至明代更为盛行。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吃春饼讲究将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另外,“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咬春”,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里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be1012fd683643acb279fc7e7220c902_th.jpeg
立春之日“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据史料记载,在汉代时,我国民间有打春牛的习俗,就是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然后由当地官员执鞭策打,同时,还会喊一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等祝福的话语,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eff34258611a49b18ad96462c8871180_th.jpeg
立春之日“祭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d09e9b3c556944bb81e5a750c77c9daf_th.jpeg
立春之日“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心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2cafe72b2bdf47a6a2b14264dc9aa233_th.jpeg
立春之日“送春”
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称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立春已到,万物萌发,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大家不妨外出游春,体验一把探春踏春的乐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42eb57570ff046b08054f2bf2a822e0b_th.jpeg
贯穿整个春天的,是大自然中的阳气,它是鼓动人体的一种生命的动力。立春一过,大家会发现自己的精力越来越旺盛,心跳和呼吸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这说明气血运行速度在加快,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也更快了。但若利用不好,阳气也会带来危害,让肝炎、流感、麻疹等各种传染病高发。因此,在新的—年里,要想给自己的健康开个好头,关键要做到以下七件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1e51a21d52ba49588a41098caae0c4cd_th.jpeg
衣要下厚上薄
中国民谚有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为初春天气变化较大,乍暖还寒,体表的皮肤毛孔开始打开,御寒能力减弱,所以不提倡马上脱去棉衣。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应当尤其谨慎,年轻人即使觉得热,穿衣也要下厚上薄。研究表明,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而当日夜温差大于8℃时则是该捂的信号,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
志要常达戒怒
中医讲春天属木,与肝相应,肝在生理上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立春时节,情绪上要戒躁戒怒,忌心气抑郁不舒展,宜保持心境平和、畅达乐观。借立春阳气上升之机,适当地调摄情志,可以使阳气由胸中主动得以宣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e76deaaff0e645339288fe6b394024ce_th.jpeg
觉要早睡早起
春天人体气血需舒展畅达,提倡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早晨到户外散散步,放松身心,摆脱倦怠思睡的心理,主动调心摄神与自然顺应,以达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状态。
养要睁眼护肝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所以,如果肝脏受损,就会让眼睛觉得干涩、困乏,反之,养好眼也能护肝。《秘诀》曰:“嘘以治肝,要两目睁开为之,口吐鼻取,不使耳闻。”保持眼睛睁开,用鼻子吸一口长气,口轻念“嘘”字将气慢慢呼出,如此连续呼吸30遍,此呼吸法可以去肝之邪热,亦去四肢壮热,眼睛昏花,赤红风痒等症。不过在症状消失后,就不要再用这个呼吸法了。以免做过多损伤肝气。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61e968f5d74046fa92354450d99bf0ee_th.jpeg
食要少酸多辛
《千金要方》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立春后阳气初生,饮食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辛甘食物可帮助发散阳气,温食利于维护阳气,如山药、春笋、韭菜等,都可以吃些;但不宜吃大热、大辛的食物,如羊肉、人参、附子等,以免阳气生发太过导致上火;同时应当减少酸味收涩食物的摄入,如海鱼、虾、螃蟹等,防止阳气生发不足,郁结在内,而生病变。
动要适当舒展
立春应适量多做舒展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冬天气血循环缓慢,经常伸伸懒腰,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推陈纳新。不过伸懒腰也是有技巧的:要使身体尽量舒展,配合有节律的呼吸运动。伸展时,全身肌肉用力收缩,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尽量呼气。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eb748263cedd4be6911e29afa5ed6921_th.jpeg
风要防“风毒”要泄
风为春天的主气,春风既扫荡寒冷,又荣生万物。但风邪也是致病的首要因素,“风者,百病之长也。”“春伤于风,夏必飨泄。”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属于风季。风季风邪最猖狂,一不小心就把人吹凌乱了。人一旦受风邪就会出现头疼、肩背疼、怕风、感冒鼻塞等症状,有些还会起风疹、皮肤瘙痒,这段时日也是中风的高发期,所以立春时要尤其提防虚邪贼风。
《养生论》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这里提到了两个“泄风毒”的方子:方子一:早晨梳头一二百下,立春时干梳头,可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方子二:晚上睡前泡脚的热水里加一撮盐,化解淤堵。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bde29588d7a94e78ae423c638aeb57ae_th.jpeg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15492feed2804315b93c1792ba6b2aae_th.jpeg
《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a51de43057a7492aaadce907d97af7b5_th.jpeg
《立春日游苑迎春》
(唐)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03/f6ebb84908af420eb85e91562f084985_th.jpeg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