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行乐图册:看"四爷"百变造型秀

标签:
“清”雍正行乐图册: |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2-03/28/122891309_111n.jpg
帝王版雍正
清代《雍正行乐图》记录了一个最真实的雍正,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爷”。在这套行乐图中,雍正皇帝化身各种身份,或为古代文人雅士或是神话人物:如弹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采菊东篱的陶渊明、独钓寒江的老渔翁等等。
“行乐图”是中国画的一种常见形式,一般以描绘皇室贵族的娱乐生活为主。据中国最早的绘画著录《梁太清目》的记载,中国在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行乐图”。
宫廷生活即森严又枯燥,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嫔妃,都想方设法取乐。清庭之内不仅雍正帝或扮高人雅士、或作山林野夫以取乐,嫔妃也纷纷效仿,多扮成才女仙人,并由画家作画写之,《雍正妃行乐图》和《雍正行乐图》正是由此而来。
雍正的这些行乐图的特点都很鲜明,画面主题和意境以宁静、恬淡为主,这也表现了雍正的趣味和审美——正如他诗中所描述“长伴予游鹤与松,何烦扈跸得从容”。雍正的行乐图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服饰的类别非常丰富,在行乐图中,除了穿着汉服扮演文人村夫之外,雍正还会穿上蒙古族、藏族、甚至西洋服装“出镜”。这在中国古代书画的行乐图中,可说是史无前例的。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291837543322.jpg
且看看他的“打虎图”,四阿哥扮成一个猎户,拿着叉子,深入虎穴,面对凶猛的兽中之王,面无惧色,一头叉去。四爷做的似乎是欧洲猎户,头上戴的是洋人的假发,那虎儿画得如同猫儿一般,肉鼓鼓地蜷缩着,我总疑心结果会像鲁迅的《故乡》里描绘的闰土叉猹一般般,那可爱的虎儿扭扭屁股,滑溜溜地从四爷的胯下逃走了。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295713648703.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01215471725.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14976116410.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10911690775.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13565390845.jpg
再有一图,四爷着汉人书生服,坐溪边石上,一腿伸直,另一腿由两手抱膝,弯曲。岸边,身侧,一树桃花盛开。我猜想,雍正在虚拟世界里当明朝才子唐伯虎。因为四爷很喜欢唐伯虎的一首诗《桃花哥》,还特意将其作为自己的枕边必读诗歌之一。此诗云:“酒醒常在花边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此图是不是取的这一境界?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25116510281.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24683208725.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35866213196.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31981843666.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38903851882.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47040320973.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49500040332.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40056769708.jpg
比较玄幻的是“戏龙图”,四爷扮成了道士,坐在海边悬崖上,口中似乎念念有词,一手执拂尘置于肩,一手拇指食指相抵,其余三指如兰花翘起,悬崖下波涛汹涌,一条青龙盘旋。似乎可以配一个画外音:“看我降龙十八掌”。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59498741796.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60482515364.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65705720652.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70515126335.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70095067951.jpg
此外,扮头陀行于山涧,扮诗人石壁题词,扮农夫在田间灌溉,坐枯树行于大海,执弓箭欲射孔雀……在虚拟的图画世界里,雍正扮演的角色五花八门,他的生活多姿多彩,虚拟的背后是真实的心灵世界,是什么样的心灵世界呢?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88711695455.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83990161320.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96873757570.jpg
还有“深山坐禅”,在这里,雍正换上了喇嘛服,枯坐洞穴,洞外一红蛇蜿蜒,此图无非满足他的一种幻想:修行高超,敢与毒蛇猛兽共处。雍正是信奉喇嘛教的,师从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自称是“不着僧服的居士”,是“圆明居士”,“破尘居士”,当了皇帝,当然不方便穿僧袍,只好在虚拟世界里过瘾。他的儿子乾隆了解他的心愿,因此后来干脆将他老爸曾经的住所——雍和宫,改成了喇嘛庙。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399810822184.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405983469126.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407303011035.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410304375343.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4/0218/MAIN201402180934000419540603405.jpg
再看“戏猴图”,四爷却换了一身民族服装,手里拿个桃,逗树上的猴玩。看此图,我猜想,这是不是他在圆明园逗猴玩时的写真图?而在他戏谑的神情动作中,是不是闪过他在朝廷玩弄权谋的那一种内在的狡诈呢?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2-03/28/122891309_31n.jpg
洋人版雍正
探源:勤政外追求“清远闲旷”
雍正是个有责任心,勤政的好领导,他的工作量有多大呢,举个例吧。有一年,四爷病了,去养心殿静养,秘书组(军机处)暂时代替他的工作,将一个人的工作分摊给一个组,按理应该压力分散了,结果呢,其中一个叫张廷玉的秘书累得吐槽:“我每天二更才下班,饮食睡眠都不能按时进行。”
雍正曾想做农夫?
工作压力如此大,通过画面虚拟,通过PS自己的形象取乐子,来减压减负,这应该是《雍正行乐图》产生原因的正解。而且这方法又省成本又没风险,又不造成滞胀通胀,功德无量焉。
然而,要更深一层地探讨四爷的心迹,恐怕还不只是从缓解工作压力入手。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能实现的理想,只有一两种,其他的都变成幻想,而幻想,往往在一些自我娱乐的冥想中实现,从理想到幻想,到冥想,是对人生精神状态的一种取舍和平衡。
四爷雍正是不是也有很多理想?他的第一理想是当皇帝,这个实现了,然而,他或许想做云游高僧,或许想做江南唐伯虎,或许想自由自在于田间插秧灌溉,对不起,这些只能靠冥想实现了。
我说这番话,不是瞎扯,而是有文字证据的。当雍正还是四爷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文艺气息很浓厚的青年,他把自己的精神追求刻写在一个小本子里,这小本子叫《御制悦心集》,可见,他想要使自己的心“喜悦”,而能达到“悦心”的手段,不是君临天下(当然,如果当时他就表露这样的政治心迹,简直是提前在皇位争夺中淘汰自己),也不是美女环绕,而是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通过阅读产生冥想,在冥想中满足自己的多角色要求。
这本小册子选了很多先贤古圣的诗句,居然有落魄才子唐伯虎的《桃花哥》,《一世歌》,或许他冥想过自己是江南唐伯虎;有宋朝宰相真德秀的《长沙劝耕》:“田家挵取一春忙 男力菑畲女课桑”,或许他冥想过做一个自在的农夫;有《醒世歌》,或许他冥想自己看破世事:“南来北往走西东,看见浮生总是空”,做了皇帝当然不能看空天下国家,但在冥想中看空也行;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或许他冥想当一个隐士………
冥想会产生代入感,将自己代入到自己曾羡慕过的角色,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放松方式。雍正在这种代入的基础上,心灵得到休闲,正如他自己在小册子上所记的:“身处繁华,而寤寐之中自觉清远闲旷,超然尘俗之外”,甚至他的冥想还很具体:“或如皓月当空,或如凉风解暑,或如时花照眼,或如好鸟鸣林、或如泉响空山,或如钟清午夜。”
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但我相信,人在对自己当前的角色产生厌恶感时,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在虚拟世界中将自己的角色多样化,甚至设想自己在这些角色上的状况,这就是代入感。例如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哎,要是我不来广东做业务,而是在家乡安稳教书,那会是怎样呢……”这种抱怨其实正是在虚拟世界中PS自己的形象。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2-03/28/122891309_91n.jpg
幻想扮演各种角色
四爷当年处心积虑地要登皇位,想得辛苦,谋得辛劳,自然要找隐士啊,高僧啊,才子啊,农夫啊这些角色来代入,分散自己的焦虑,因此,在他这本枕边消闲小册子里,他承认自己代入的角色多种多样:“有仕,有隐,有儒,有释……”当然,从实质角度而言,拿着这本小资情调很浓的小文艺册子,也能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
雍正的这种心灵状态,从皇子时期延伸到皇帝时期,心灵的消遣自然也就从读一读文艺小册子,发展到请画师PS自己的形象,皇帝当累了,在虚拟世界中分散一下自己的角色,分解一下自己的压力,于是,就产生了《雍正行乐图》。
结语:学生将杜甫换位成狙击手、摩托仔,雍正将自己换位成洋人、隐者、猎户和唐伯虎,在代入感和换位感中寻求心灵的轻松解脱。我则喜欢读读古代山水诗,将自己代入成古代田园宅男,将阳台上那点花草换位成魏晋唐宋山水,大山大水不易得,奇花奇草买不起,在阳台上读一读孟浩然陶渊明,寓目于廉价花草,我的阳台也算是山水诗中的“绿树村边合”,“绕屋树扶疏”了。为什么要代入,要换位,一切为了心不累。
诚如雍正所说:“心者,人之神明,所以为万化之源,万事之本。而劳之则苦,扰之则烦,蔽之则昏,窒之则滞。”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2-03/28/122891309_131n.jpg
《雍正四时行乐图》,立大门口,着青色汉服者为雍正。画师将宫廷PS成汉族风格的大宅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