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玉琪
周玉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6,810
  • 关注人气:1,3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十):承德避暑山庄

(2014-02-17 10:22:42)
标签: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3/xinsrc_92e0aee1ed9f11d797d400b0d03f0aaf.jpg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概 况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公元1736~1796年)三十六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康熙五十年康熙帝(公元1662~1723年在位)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占地53公顷。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乾隆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面积422公顷,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时期还在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 “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如下:

    (一)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意义

    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使这里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3/xinsrc_92e0aee2ed9f11d797d400b0d03f0aaf.jpg

    (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历时八十九年,集中全国入力物力建造而成。它是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四)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如上所述,这样一座具有世界性突出普遍价值的艺术杰作,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永久传世并更好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泊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占地53公顷。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乾隆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面积422公顷,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时期还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01m.jpg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04m.jpg
"避暑山庄"四字匾额为当年康熙的御笔。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05m.jpg
澹泊敬诚殿为山庄的正殿,是皇帝每逢年节庆典时,接见王公大臣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的场所。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06.jpg
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寝宫正殿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07.jpg
四知书房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08m.jpg
金山:康熙南巡欣赏江苏镇江金山景物,于山庄内仿造此景。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0m.jpg
芝径云堤仿杭州西湖苏堤形式而建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1m.jpg
文津阁是皇帝藏书楼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2m.jpg
晨曦中的庙宇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3m.jpg
普陀宗乘之庙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建筑随山势自南而北层层升高,极富变化。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5m.jpg
普宁寺,寺内有巨大木雕佛像,又称大佛寺。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6.jpg
普宁寺内木雕佛像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7.jpg
普乐寺闍城仿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建,阁内金碧辉煌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18.jpg
庙宇前的琉璃牌坊富丽壮观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20m.jpg
棒锤峰与蛤蟆石为承德名山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ritage/chengde/da/cd-21m.jpg
如今木兰围场养殖着成群的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