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与毕加索古堡会晤 互送画作(图)

(2013-12-11 13:21:21)
标签:

张大千与毕加索古堡会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1210/63/6774914676801171987.jpg互送画作(图)" />

张大千(中)夫妇拜访西方艺坛“教父”毕加索,一起拍化妆照 戴上面具合影。图片来源:台湾《旺报》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0922/000bcdb95f1d067dbc3601.jpg互送画作(图)" TITLE="张大千与毕加索古堡会晤 互送画作(图)" />

  1956年7月28日,毕加索与张大千夫妇合影于他古堡的花园里。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1210/41/150436170793939341.jpg互送画作(图)" />

  徐雯波为张大千理须。图片来源:台湾《旺报》

  据中新网报道,台湾《旺报》今日刊载台湾资深新闻工作者黄天才的新书《张大千的后半生》片段,描述了张大千最后一任夫人徐雯波陪伴张老赴巴黎参加展览会时的情形。在巴黎期间,张大千携侣出行,受到巴黎艺坛赞美;连“硬闯”毕加索画门都大获成功,不仅受到热情接待,还与毕加索一起戴上面具,拍了化妆照。张大千多年后在台北接受采访时说:“毕加索对我很热忱,多少沾我太太的光。”

  文章摘编如下:

  我这才恍然大悟,痴情的徐雯波,毕生所追求向往的,只不过是和大千单独相处的那一份情爱而已。

  大千应邀到巴黎举行展览会时,陪伴着大千进军西方艺坛的,只有徐雯波一人。

  张大千在大陆时期,从不出席自己画展的揭幕仪式,我曾问他有什么特别原因,他说没有,只是一个“习惯”。他的这个习惯,却在他第一次在巴黎“东方美术馆”举行“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时打破了。当时,一手为他筹办展览的“东方美术馆”馆长萨尔要求他亲自出席画展揭幕,以示隆重,他答应了,并决定带徐雯波一同出席。

  大千的这个决定,事后证明非常高明,因为西方社会尊重女性,徐雯波的出席,巴黎艺坛认为理所当然,而徐雯波在展场上的表现,更为画展增添了几分东方色彩。

http://www.zw234.cn/pic.asp?url=http://download.zhuokearts.com/Auction/2011/12/28/zc-7475-1032.jpg互送画作(图)" />
张大千自题与毕加索合影两张
张大千与毕加索古堡会晤 <wbr>互送画作(图)

  东西巨擘相见欢

  据徐雯波多年后忆述当年的情形说,她得知大千将要带她一同出席巴黎画展揭幕式时,非常意外,也非常兴奋,但在大千面前,却不敢表现出来,她怕大千嫌她“小家子气”。她本想问问大千,她该怎样打扮,却不敢启齿,只好侧面试探着说:想在香港赶做几件新款式旗袍。大千说“好,赶快去做吧。”她听口气,知道大千并不喜欢她穿大红大绿的古装或绣花鞋出场,于是,决定以新款旗袍配高跟鞋上阵。

  结果,画展非常成功,巴黎舆论与画评一致给张大千热烈的欢迎与赞扬。唯美的巴黎艺术评论界,更没有忽略曾让全场惊艳的徐雯波。雯波丽质天生,一直保持着窈窕身材,在一袭新款旗袍的衬托下,为她赢得了“穿饰不失现代感的东方古典美人”的赞美。

  大千也承认雯波的出席,对画展有“加分”作用,画展结束,他一时高兴,把画展的30幅精心画作,全部送给了雯波私藏。

  画展成功,大千忽然动念要去会一会西方艺坛“教父”毕加索。可是,大千在巴黎的朋友们,异口同声劝阻他不要去招惹毕加索那个老怪物,以免自讨没趣。大千气不过,决定自己去硬闯。陪他去硬闯的,也只有徐雯波一人。他们夫妇雇用了郭有守女儿的男友赵君做翻译,一同硬闯毕老的画门去也。

  结果,硬闯大成功,大千夫妇受到毕加索的热忱接待,共进午餐,欢谈艺术,赠画、摄影,度过了一个愉快欢乐的下午。

  第二天,消息传出,当代东西方艺坛两大宗师欢聚于巴黎的新闻及照片,遍见于欧美各国报章杂志,轰动一时,大千先后接受了各国新闻记者访谈不下数十次,每次访谈,大千总会婉转的谈到:西方社会尊重女性,徐雯波陪同他造访毕老,让毕老对他们夫妇的接待,增添了很浓的亲和愉快气氛与人情味。大千拿着当天所摄照片对记者们说:“听说毕加索在家里从来不穿上衣,仅着一条短裤,赤膞、赤脚,那天大概给我太太面子,他穿了一件条子花纹的衬衫,而且穿了长裤皮鞋。我也听说毕加索一向不喜欢别人为他照相,但我太太拿出相机问他可不可以给他拍照,他情绪特别好,立刻邀我们到园里去照相,拍了好几张,还让我们一起戴上面具,拍了化妆照。”

  大千多年后在台北接受谢家孝的访问时,干脆摆明了说:“外国人总还有尊重女士的礼貌,我后来说幸好我带了太太去,毕加索对我很热忱,多少沾我太太的光。”

  大千所说“沾了太太的光”这一段话,确实是真心话,不是随意说的。毕加索显然很“在意”大千那天带了一位“穿饰不失现代感的东方古典美人”来拜访,所以他整装出迎,热忱款待,但他也不愿“示弱”于张大千,所以在午餐的时候,特别让那位陪伴他的“年轻漂亮女士”(张大千语,见谢家孝着《张大千传》)出场亮相一下,以示当代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不仅在艺术造诣及成就上,惺惺相惜,彼此敬重,即便在挑选随身伴侣的品评能力与标准上,也是旗鼓相当的。

http://zdqzx.njtc.edu.cn/Article/UploadFiles/201111/2011112409292860.jpg互送画作(图)" TITLE="张大千与毕加索古堡会晤 互送画作(图)" />

  鹣鲽情深无役不与

  徐雯波在大千进军西方艺坛初期几次重要战役中,陪着他冲锋陷阵,而且都有过“加分”的贡献,这份“革命感情”,大大增加了大千对雯波的疼爱,徐雯波马上就感受到了,她以万分窃喜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接纳了大千的这番情意。从1956到1966的这10年中间,大千全心全力经营西方艺坛,几乎每年都有欧洲之行,活动多的时候,一年间甚至往返不止一次,有时一待就是2、3个月,大多有雯波同行。雯波伴着他在欧洲各国举行展览、参加活动、游山玩水、作画、聊天。徐雯波多年后对早年伴着大千旅游欧陆的这段岁月,一直怀念不已,认为是他们40年夫妻生活中最亲近甜蜜的一段日子。

  徐雯波如此怀念欧洲旅游的这段日子,颇让我感到意外,多年后,在一次闲聊式的访谈当中,听她娓娓讲述当年往事,我这才恍然大悟,痴情的徐雯波,毕生所追求向往的,祇不过是和大千单独相处的那一份情爱而已。

毕加索与张大千古堡会晤(图)

http://www.zw234.cn/pic.asp?url=http://www.shw.cn/Article/UploadFiles/200805/2008050206312101.jpg互送画作(图)" />

毕加索的一生极富传奇和浪漫色彩,且不论其艺术上天马行空、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成就,单就个人生活而言,也是个性上我行我素、举止上怪诞不经,让人难以靠近。

    从1946年以后,毕加索长期定居在法国南部尼斯港的“加尼福里亚”别墅,这个别墅区依傍着地中海,是当地豪富聚居的地带。毕加索的这个别墅原是一位公爵的城堡,占地庞大,面积约百亩,毕加索斥资百万美金购得后又花了一大笔昂贵的费用进行装修,使别墅既有古代宫殿式的繁复豪华之精致,又具有所有的现代化设施。这幢别墅和毕加索本人都让人感到神秘奢华因此望而却步。

    但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11点30分,这幢别墅的大门为张大千敞开了。

    传说中在家里从不穿上衣的毕加索很破例地穿了件条子衬衫,还穿上了很正式的长裤和皮鞋。

    别墅里果然布置考究,但当他们进入毕加索的大画室时,里面却显得凌乱不堪,地上四处堆放着未完成的画稿、雕塑以及半成品的陶器等。陶器艺术是毕加索当时正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他把民间的制陶艺术经验吸收进他的雕塑作品中,创造了一大批颇有特色的彩陶雕塑和彩陶器皿。

http://www.zw234.cn/pic.asp?url=http://www.mjlsh.net/medias/contents/5/200708/zhang.jpg互送画作(图)" />

    毕加索请张大千夫妇和赵翻译坐下后,便立刻捧出五大本画册,请张大千观看。每本画册里大概有30张画左右。

    张大千好奇地翻阅着,吃惊地发现原来里面的画都是临摹的中国画,画的多是花卉虫鸟之类,一看便知是模仿齐白石。并且笔法非常稚嫩,一看便知是初学者的画作。

    毕加索饶有兴趣地问张大千:“张先生看这些画画得怎么样?”

    张大千马上猜到这些画一定是毕加索画的。果然还没等张大千回答,毕加索便接着说:“这些画都是我画的,我最近对中国画画法很感兴趣,正在学习,请您指教一下。”

    张大千思忖了一下,然后说:“我们中国画不求形似但重写意,毕加索先生还是很得中国画的神韵精神啊。”

    以张大千一贯谦和的待人之道,当然得先对毕加索画中国画的认真态度加以充分肯定,然后才能去挑毛病和点评。虽然这么短的时间里只能零星地介绍一些中国画技法知识,但毕加索却听得频频点头,求知若渴的态度很让张大千感慨。一个堂堂的西方画坛领军人物以75岁的高龄还能这么虚心地向相关姊妹艺术学习,这种对中国艺术的仰望和学习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待张大千把画册全部看完,也讲解完毕,毕加索垂下眼帘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似在细细体味张大千所说的中国画艺术的高妙之处。

    突然,毕加索抬起头盯住张大千的眼睛,认真地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何以要跑到巴黎来学习艺术!”

    张大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示意赵翻译。此时赵翻译表情颇有自豪之感,他又接着翻译毕加索的话:“不要说法国巴黎没有艺术,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

    张大千不禁怔住了,但开心的笑容却情不自禁地浮在了脸上,他连忙说:“毕加索先生太客气了,我们中国画自然是源远流长,因为我们中国是个历史太古老的民族,但西方也盛产出非常多和非常优秀的艺术!”

    毕加索却使劲地摇摇头,很诚恳地强调说:“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于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毕加索坦诚的一番见解让张大千既惊喜又强烈地被震动了。

    如果不是此时亲眼看见毕加索认真临摹的中国画,可能别人告诉他,他都未必会相信。在艺无止境中也学无止境,当他从另一位艺术巨匠身上清晰地印证到这一点时,他的感慨已从微小的个人升华到对博大浩渺的艺术世界所深深的敬仰了!

http://img5.cache.netease.com/lady/2013/9/6/20130906214714ce7b2.jpg互送画作(图)" TITLE="张大千与毕加索古堡会晤 互送画作(图)" />

    严肃的学术探讨终于随着秘书小姐去吃下午茶的催促告一段落了。此时下午的阳光显得宁静而和煦,毕加索的表情也由刚才的严肃和刻板中缓和下来,显出颇有收获似的愉悦起来,举手投足间轻松自然,甚至露出孩童般的顽皮神色来。

    黄昏悄悄临近,毕加索陪张大千夫妇在花园中散步,此时的感觉颇为温馨,一切感受似都在无言之中。

    突然毕加索从地上揪下几朵玫瑰花向张大千夫人徐雯波身上抛去,那些花瓣飘飞,有几片竟沾在了张大千长长的胡子上。三人见状又不禁大笑了起来。

    分别时,毕加索拿出几本新画的画册,要送给张大千夫妇几张留做纪念。毕加索向来不太送画于人,对张大千可谓重视有加。

    夫妇俩认真地翻阅着,当翻到一张满脸胡子的人脸肖像时,徐雯波不由好奇地脱口而出:“这画的是什么?好像是个鬼脸壳子嘛!”

    毕加索看徐雯波对此画很有兴趣,以为她很喜欢,便将这张画抽出来,说:“这张画画的是西班牙牧神。夫人看画得好不好?”徐雯波当然只能说好。于是毕加索便特意在旁边题上“送张大千”的英文签名,将此画送给了张大千。题名也是毕加索的破例。

    徐雯波心里不禁又好笑又懊悔,早知毕加索会送画,她不如挑一张顺眼些的画再说话好了,可她又实在觉得这幅小画很好玩儿。

    张大千当然也得赠画给毕加索,想了想,他觉得还是画最具中国画特色的竹子,因为下午谈话时毕加索特意请教张大千,中国画的竹子怎么画?并且说只有中国画才会画得出竹子的那种神韵来。

    于是张大千挥笔画了一张颇有特色的双竹图,在这幅双竹图中,张大千充分显示了中国画下笔后墨分五色、互见层次的用笔功夫。只见右边的竹子用浓墨凸现,竹叶向上伸展,姿态昂扬,而左边的竹子却用淡墨衬影,竹叶向下,姿态温柔。双竹之间姿态各异,浓淡层次分明,很好地表现出了中国画的神韵和风采。

    本来张大千见毕加索以前,并未想到毕加索会赠画给他,既然送画并题名,张大千自当投桃报李。所以张大千画完双竹图后,也郑重题名:“毕加索老法家一笑,丙申之夏,张大千爰。”他还附带送给毕加索几支优良的中国毛笔。

    临别时已是夕阳西下,神秘华丽的古堡别墅门口,毕加索的身影却显得有些孤独和苍老。两位大师相互凝视了一会儿,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然后挥手告别。

 毕加索送张大千的画

http://www.zw234.cn/pic.asp?url=http://i3.cnfolimg.com/articles/1_987099.jpg互送画作(图)" />

张大千送毕加索的画

http://www.zw234.cn/pic.asp?url=http://i2.cnfolimg.com/articles/2_987100.jpg互送画作(图)"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