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议《纲要》与《指南》的关系

(2014-01-28 05:27:14)
标签:

教育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行后的第11个年头,教育部推出了新的纲领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与《纲要》的关系如何?对未来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方向是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正处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深圳市幼教同行们来说,犹如在本不平静的湖面再投入重石,激起了无限波澜。。。。。。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指南》、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对《纲要》内容的回顾,细致分析、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在《纲要》的第一部分《总则》及第二部分《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中,我们可以找到以下关键词句:“提供丰富的环境”、“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重视个别差异、在已有水平上发展”、“五个领域”、“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等等;而在《指南》的“实施《指南》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内容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这些具有相同意义的文字,但描述稍有不同。在把它们罗列在一起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指南》既是对《纲要》精神的延伸和细化,同时又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1、《纲要》中提出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而《指南》中提出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说明《指南》再次强调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2、在“提供环境、关注幼儿获取经验需要”方面,《指南》在《纲要》基础上提出更加细致的要求:“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正体现了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儿童智力的发展是一个与他人、活动材料和经验相互影响进而不断建构的过程。”此外,《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而《指南》则提出要“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进一步强调了生活教育和游戏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殊意义与独特功能。基于以上两点改变,我们认识到:未来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应该更倾向于发掘“儿童自发的、有充足材料支撑并得到教师支持的游戏”。(摘自《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

3、在教育评价方面,由《纲要》的“重视个别差异”到《指南》提出的“尊重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等,可以看出,《指南》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同样是五个领域的学习,《纲要》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指南》则提升到了“重视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从而更加明确了均衡发展的定义。

此外,通过认真研读《指南》我们还发现:《纲要》具体指向的是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目标和要求,而《指南》则特别提出了幼儿家庭教育在各领域、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建议,《指南》向我们揭示了:教育的责任不是仅属于幼儿园和教师,还属于家庭和社会。只有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家长、社区共同努力,真正构建起全方位的教育共同体,才能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有效达成。

 

《纲要》和《指南》的关系是统一而不相违背的。《纲要》是《指南》的指明灯,也是《指南》实施方向的航标灯,而《指南》是《纲要》转化为实际的一个桥梁。它们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就在于它们大部分在精神和理念上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如《纲要》中提出的以儿童发展为本,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这样一些观念和思想在新的《指南》中同样继承和发扬,没有相违背的地方。它们两者的不同点则体现在使用对象上、功能层次上、指导角度上这几个方面。因此,《指南》和《纲要》之间的关系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在使用当中,要将两者对照着来学习,从中更加深入的去贯彻和落实《纲要》和《指南》的一些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