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明朝那些事儿》朱棣篇

(2025-07-27 11:14:52)
标签:

读书


我原本以为朱棣攻占南京、夺取帝位是很容易的,因为他本身是优秀的将领,作战经验丰富,并且统领一支强大的军队。燕王的虎狼之师是京城那些养尊处优的部队无法比拟的。

但实际上,三年的靖难之役,过程很艰难!朱棣能取胜有侥幸因素。白沟河之战、夹河之战,北军眼看要失败,突然刮起大风,前者吹折南军帅旗,后者吹得南军睁不开眼,才使北军转败为胜!看来老天爷是帮着朱棣的。

不仅如此,就连建文帝朱允炆也在帮朱棣,他怕承担弑叔的罪名,竟然愚蠢地命令军队不得伤害朱棣的性命!否则在东昌之战中,朱棣早就死了很多次了。此战盛庸设下圈套包围了朱棣,前来救援的大将张玉被砍成肉酱,朱棣却被朱能救了出去。此战盛庸使用了大量火器和弓弩,几乎全歼了北军,朱棣却得以幸免。朱棣亲自去敌军阵前侦察,盛庸却不敢射箭,只能派骑兵追赶。仁慈的皇帝朱允炆给起兵叛乱的叔叔穿了一件防弹衣啊!

就算在渡江攻击京城的最后时刻,朱棣军也差点儿功亏一篑!他们在浦子口遭遇了顽强的抵抗,他的军队长期征战,人困马乏,已是强弩之末,朱棣本人和士兵都萌生退意。此时来了生力军助战——次子朱高煦带领援兵来了,朱棣亲自拍着儿子的后背深情地说:“努力,世子身体不好!”朱高煦顿时精神百倍,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攻打盛庸,北军大胜,一举渡过长江,到达最终目的地京城。

建文帝的失败有其必然性。爷爷朱元璋屠戮功臣能将,他没有人才可用了。辅佐他的智囊团黄子澄、齐泰、方孝儒,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有远大理想的书呆子。建文帝最信任的黄子澄屡次出馊主意:燕王起兵前,曾派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去京城祭拜先帝,齐泰想把燕王三子扣为人质,黄子澄却怕打草惊蛇,主张放走朱高炽三兄弟;燕王起兵后,他推荐军事白痴李景隆担任主帅,导致南军一败再败,死伤无数。

与之相反,朱棣身边有一个和尚——道衍,就是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是他日复一日地劝朱棣起兵造反,是他和朱棣一起找了个造反的理由——靖难,即平定战乱,清除奸佞。在朱棣因为失败沮丧、厌倦的时候,是道衍出主意利用第一大将张玉的葬礼鼓舞士气,是道衍警告他没有退路、无法回头,若然失败,只有死路一条!

道衍是朱棣打下江山的第一功臣,但他在朱棣取得皇位后,什么也不要!金银财宝、美女豪宅,他全都退了回去。除了白天上朝,其余时间他换上僧服,住在寺庙里,过着类似苦行僧的生活。他鼓动朱棣造反,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学贯古今,胸有韬略,却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重用。他十四岁出家为僧,五十岁跟随燕王去北平,六十四岁策划靖难之变,八十四岁去世。除了挣下一个助纣为虐的阴谋家名声外,他什么都没有得到,连唯一的亲人和身边的密友也对他嗤之以鼻。永乐二年,他衣锦还乡,姐姐和青年时期的好友避而不见。好友让人带了两句话给他: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朱棣当了皇帝后,像工作狂一样,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然后早朝。中间大臣休息时,他到偏殿看书。接着午朝,晚上处理奏章。夜深人静时还要读书。贵为皇帝,一天却睡不了几个小时。他在位二十二年,没有一天荒废,真是勤政的永乐大帝啊!

朱棣统治下的明朝,仓库堆满了粮食和钱币,经济科学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他打造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朱棣的主要功绩包括:修书——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迁都北平(修建运河运粮食);航海——郑和七下西洋,威服四海;平定安南(越南);远征鞑靼、瓦剌。朱棣首创了内阁制度,设立了东厂和巡抚,给子孙留下了人才——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

总感觉朱棣处处以父亲朱元璋为榜样。他像朱元璋一样,每天从早干到晚,不停地处理政务。在继承人问题上,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棣虽然喜欢次子朱高煦,不喜欢朱高炽,但几经犹豫,还是册立长子为太子。

在朱棣心里,应该也担心过吧?怕朱高煦学自己,也去抢帝位。实际上,后来汉王还真去抢了,但没打过侄子朱瞻基。

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所以他对失踪的建文帝耿耿于怀,日日夜夜都挂念着朱允炆的下落。他苦苦寻觅了二十年,最后派出去的大臣胡濙终于给他带回了答案,永乐大帝总算得到了解脱。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远征,在班师途中病死,年六十五。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似乎是朱棣这位传奇帝王的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