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交大附中化学
交大附中化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4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2016-08-28 19:57:32)
分类: 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

        氧气的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的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为后面其它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的用途,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实验中生成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原理的解释;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认识较为感性且不够系统

能力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情感方面:思维活跃,不服输,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对比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

2.学法分析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共四个过程:实验导课→归纳性质→探究性质→总结提升

()实验导课

两名同学为大家演示趣味实验(1),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一个正放,一个倒放,一段时间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http://s16/mw690/0023nsGtzy74poxbyCrcf&690

【设计意图】该实验趣味性强,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得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二)归纳性质

    学生阅读教材P68并结合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性质(2)。初步构建氧气的知识体系。

                       http://s11/mw690/0023nsGtzy74T1tAzDs6a&690                 

(三)探究性质

    接下来通过四个实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刚开始接触探究实验,因此实验前我有意引导学生实验中该做什么,即观察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现象的区别,写出反应的表达式,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该实验注意事项较多,如果教师先讲,学生再做实验,成功率高,但学生却不一定能记住或理解这些注意事项。因此我让学生先按照教材步骤独立完成实验,部分学生可能会因火柴梗伸入时间未掌握好,导致现实验不成功,还有些同学集气瓶炸裂等,实验结束后,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在问题解决中生成知识。

【设计意图】该实验采用逆向教学,在失败中生成知识,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更为深刻,体会了实验细节的重要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上一个实验出了些问题,学生对这一个实验一定充满期待,然而按照教材的要求(3),又出现了新问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能只有很少同学观察到白光,大多只能观察到明亮的红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上一个实验,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我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分析原因,改进实验,选择非常小的木炭,越小越好,减少氧气的消耗,同时置于氧气的气流中,应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改进装置如下图(4),网兜内为自制的块状催化剂,由水泥、沙子、二氧化锰按质量比111来配制,以产生平稳、持续的氧气流,洗气装置是为了除去因反应放热产生的水雾。上下移动的铁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因此该装置可在几个班连续使用。

           http://s14/mw690/0023nsGtzy74T1twcfX7d&690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实验的改进,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对氧气的助燃性由认识上升到应用,同时通过教材实验的改进,使学生初步体验创新的乐趣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完成这个实验(5)后,学生感觉很熟悉,似乎很平淡,这时,我会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做一点改变,是否会有新的收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我在瓶口盖一块玻璃片(6),片刻后,会看到到瓶中有大量黑烟产生,此刻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被点燃,当他们明白了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或碳颗粒,也就不难理解汽车尾气中的黑烟和煤气中毒是如何产生的,为后面化石燃料的学习做了铺垫。

                  http://s2/mw690/0023nsGtzy74T1tsbzr51&690   

【设计意图】通过一简单的改进,学生明白了氧气的浓度不仅会影响到反应的剧烈程度,还会对某些反应的产物有影响,对氧气助燃性的认识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也体验到,简单的实验中也能挖掘出宝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实验Ⅳ(补充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该实验为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因其与后面酸雨等知识密切联系,以及它所包含的环保理念,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可以给学生进行演示,但按照教材实验(7)演示,污染较大,因此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8),如图所示: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盛放硫粉,铁丝可上下移动,底端绕成螺旋状,加热铁丝圈以引燃硫粉,气球是为了防止燃烧放热导致橡胶塞松动,这两套装置分别做硫在空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的一刻,学生定然会欢呼,对这个实验和这套装置也一定留下深刻的印象。     

            http://s1/mw690/0023nsGtzy74T1to3S0d0&690     

【设计意图】改进后的实验避免了污染,同时会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到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自己尝试设计一套环保装置,让学生敢于去创新。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原因是化学反应中,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化学性质活泼。氧气可支持呼吸决定了它可用于医疗、登山等,而助燃性决定了它在炼钢、气割、气焊中的应用

                                http://s14/mw690/0023nsGtzy74T1tjEKxbd&690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升,学生系统的认识了氧气,并为学生展示一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重要化学思想

五、板书设计

                http://s1/mw690/0023nsGtzy74T1teEo070&690

、教学反思分析

本节课采用分组实验,紧扣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实验装置的改进以及实验的拓展,使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层层递进,最后通过总结提升系统认识了氧气,并收获了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