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乡村小清新,璧山书局

标签:
杂谈游记 |
“打卡一样的旅行”形容我们应该是比较确切了。
还有一句话怎么说呢,大概是:“不求偶遇,但求来过”,凡没到过的地方,一经听说,便欣然前往······
璧山本不是我们行程中的目的地,住在黟县时听住处老板娘说,离县城不远处有个碧山书局,近年来很多人前往。
“璧山书局”,我们有点好奇,大概是徽州古人创办于哪个久远年代的?比如云南的和顺图书馆。
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黟县汽车站有车直发碧山,车费2元,路途不远,到碧山村跟前下车。
碧山村历史久远,起源于隋朝,建于公元362年。古称黄陂,又名三都。是众多著名的徽州古村落之一,村内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和祠堂有百余座。
看到一面墙外围土洞里排列的书籍,就可以找到璧山书局了。
别具一格的装饰,为古老的土屋增添了几分现代味道和书香气息。

书局所在的启泰堂以前是祠堂,如果不是门口挂着木制的招牌,很难从鳞次栉比的古宅中找到它。


祠堂进门是一个天井,迎面见一长条石几,上面搁了一些花木盆景,和小摆设。
立刻给人一种文艺小清新的感觉:这里应该是年轻人喜欢的地方。
整个祠堂里寂静无声,没有人大声说话,感染的我们也轻手轻脚的走路。
还真有为数不少学生样的青年人在这里安安静静的阅读和书写,感觉像大学里的图书阅览室·····


一个小姑娘抬头看见我们,眼中满是奇怪的眼神,“这几个大妈,竟然会跑这儿看热闹?!”····

管理员小姑娘告诉我们:这里是南京先锋书店开设的第八家分店,来到这里的游客可以看书,如果有喜欢的还可以买书,捎带着还卖一些明信片和很文艺的小饰品····

沿着木梯可以登上祠堂的二楼

二楼更安静,是有带咖啡座的书屋,在这里可以要一杯咖啡,看看书···





一个小姑娘抬头看见我们,眼中满是奇怪的眼神,“这几个大妈,竟然会跑这儿看热闹?!”····

管理员小姑娘告诉我们:这里是南京先锋书店开设的第八家分店,来到这里的游客可以看书,如果有喜欢的还可以买书,捎带着还卖一些明信片和很文艺的小饰品····
哦,原来这是一座乡村新华书店,开在这里,真的是别具匠心····
很喜欢这样的年轻人,闲暇时选个如此僻静的地方住上两天,慢慢品味那淡淡的墨香,静静的翻阅自己心仪的好书——年轻,真好!
山窝窝里的璧山书局被过往的游客们誉为“隐匿在徽州古村落里的最美乡村书店”。

沿着木梯可以登上祠堂的二楼

二楼更安静,是有带咖啡座的书屋,在这里可以要一杯咖啡,看看书···



凭窗可以望见远处的风景,据说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见黄山。
与璧山书局紧紧毗邻的是牛圈咖啡馆。



告别璧山时,天色已晚,公交车已没有了,也找不到出租车,不想在璧山过夜,我们只好走回县城,好在离县城不是太远,徒步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顺道观赏一路上的乡野风光,一举两得。

“牛圈咖啡馆”?
我以为看错了,又看了一下,确实叫牛圈咖啡馆,好奇怪的名字,咖啡屋在农村本就不多见,还开在了牛圈里,真是别有创意···
据说这里也是南京先锋书店的一个创意项目:将一个荒废多年的农家牛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雷担任艺术顾问,南京甲骨文空间设计操刀,历经一年的辛勤劳作建造而成,如今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生活休闲名片。

耸立在碧山村门前的清代古塔"云门塔”是璧山的地标。

告别璧山时,天色已晚,公交车已没有了,也找不到出租车,不想在璧山过夜,我们只好走回县城,好在离县城不是太远,徒步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顺道观赏一路上的乡野风光,一举两得。
走到半道时,一辆商务面包车路过我们身边,看我们在路上走,开车的师傅好心的问:是去县城吗?是不是没车了?
“是呀是呀”,我们赶紧回答。
“上车吧,我正好去县城,带你们过去”
呀,会有这样的好事?我们有点儿懵·····
来不及多想,眼看天色已晚,姐几个连三赶四的上了车。
我只敢在心里想“不会是人贩子吧!!”····
到了县城,问清我们的住处,人家师傅直接把我们送到住处,我们赶紧拿出20元钱给他当车费,人家师傅连连摆手:“不要不要,我是顺路,看见天黑了你们没车,顺道帮一把,理所应当。”一踩油门,车扬长而去,我们还没来得及说个“谢”字。
我把刚才憋在肚子里的想法告诉姐妹们,姐妹们顿时笑喷了“咋想的呀你!有贩老太婆的吗”
······
走在徽州,美好的人文,也是亮丽感人的风景。
前一篇:徽州行—风雅西递
后一篇:徽州行—徽州古城,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