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行—风雅西递

(2018-07-07 10:54:49)
标签:

杂谈

游记


徽州之行,宏村和西递至少要选一个的,尽管以前曾来过。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西递,为的是避开大批的游人··

徽州行—风雅西递

西递,原称“西川”和“西溪”,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即驿站,故名西递;又一说因西递周围河水都往西流“东水西递”,故名西递。

西递古村落,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获“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古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多种美誉。

徽州行—风雅西递


西递的标志性建筑,“胡文光牌坊”,该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三间四柱五楼青石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政绩显赫,恩准遂愿准敕建石坊。
据说西递历史上曾建有13座牌坊,大多是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有胡文光牌坊,一说是因胡氏家族地位显赫,还有一说是它的得以保留是因为一位军属老大妈的保护。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西递入口。

徽州行—风雅西递


游人依旧熙熙攘攘,尽管已近傍晚。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同国内其他有名的古镇一样,西递也是半景区半居住状态,家家户户都做着旅游带来的生意,卖特产,卖手工,卖小吃,开客栈······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走在窄窄的街巷中,两边墙壁上屋檐上青瓦上均已被厚厚的墨色苔藓覆盖,斑驳古旧悠长的街巷再加上阴暗的天空,若没有红红绿绿的游人的陪衬,古朴略显凝重的西递老街宛如一幅幅立体的炭笔素描····。

徽州行—风雅西递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街巷的角角落落处处总能看见专心作画的年少学子······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抛绣球的古绣楼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西递村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西递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是我国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徽州行—风雅西递

胡家故居大量造型精美的木雕、砖雕、还有石雕,不仅寄托着室主人的情怀,也让西递村的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要说西递给人的感觉,一个“雅”字也许就能概括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敬爱堂是村内最大的祠堂,这里是商议族里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严惩不肖子孙的场所,又是族人举办婚嫁喜事的地方。
女人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古代的女人一生只有一次进祠堂的机会,那就是出阁上轿,或是嫁入本村下轿。

这会儿的敬爱堂挂着大红灯笼,中间还有大红喜字,莫不是村里人要办喜事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说话之间,旁边鼓乐声响起,一台八人抬大轿已到眼前,原来真是有人要办喜事呀,可把我们乐坏了,难得一遇的喜事让我们遇上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落轿”!只听管事婆一声喝令,轿子应声落地。

徽州行—风雅西递

风流倜傥的新郎官拉开轿帘,迎出来袅袅婷婷的新娘子。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俩人手牵手走向敬爱堂····

徽州行—风雅西递

游客们真好事,呼呼啦啦围上来拍照,俺也得以近前看见一对儿新人···

徽州行—风雅西递

新郎官儿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仪表堂堂,斯斯文文——西递人是儒商的后代,他们的子孙当然就自带一付儒雅像;新娘子也是文静漂亮,真个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新人····
新娘子一脸满足,可不知何故这新郎官儿吊着一幅不情愿的小脸儿,大喜的日子咋不开心呢?不会是拉郎配吧?我猜想····

徽州行—风雅西递

有人送来了一个大红的袋子,新郎官的眼睛亮了起来,新娘子倒是一脸茫然“这么大的红包??”···

徽州行—风雅西递

原来这袋子要平铺在地下,
还要被新郎新娘踩在上面,俺也看不懂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红绸袋子铺了长长的一排,新娘新郎要踩着铺好的红袋子才能进入祠堂····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过后下人们还要将这些红袋子收起来····

徽州行—风雅西递

接下来就是拜天地,拜高堂···

徽州行—风雅西递

夫妻对拜···

徽州行—风雅西递

再后来大概是听高堂讲祖训、讲家规···
然后就是入洞房····
这婚礼不是有点儿过于简单了?西递村的婚礼咋像走过场一样的呢?我们一头雾水·····

徽州行—风雅西递

旁边的村民告诉我们:这是景区的表演项目“吴府娶亲”,新郎官是从游客中随机找来的,新娘子是从黄山电视台借来的,呵呵,第一次遇见这么有趣的娶亲,借来的新娘,捡来的新郎,怪不得新郎官那么的漫不经心····

徽州行—风雅西递

新郎官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留下新娘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任务完成了,开始玩自拍,新娘子很漂亮,估计她本人还没结婚,对自己如此的打扮很是欣赏,对着自己拍个没完没了,旁边人跟她说话也是爱听不听···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演出还在继续,只是没有新郎新娘什么事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据说过去的时候,祠堂每月要举行一次读家谱活动,每当读谱日,各房年满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就要云集在这里,女眷是没资格参加的,现在开始的表演大概就是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摆上贡品。

徽州行—风雅西递

村子里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读家谱仪式。

徽州行—风雅西递

族长指定的人在颂读家训、家规和先贤格言。表扬好人好事,惩处不轨之人,凡族里有人做了违反族规的坏事,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开除族姓,并当场取走其祖上牌位焚火烧毁,并宣布自此以后他家女儿出嫁不准在祠堂上轿,娶媳妇也不准在祠堂下轿,可见吴府的家规何等威严。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现如今的家规已失去了威严,仪式还没举行完,管家婆就在旁边不管不顾的拍照玩手机了,族长干瞪眼看着也懒得去管,这在过去肯定就要被施家法了···

徽州行—风雅西递

寺里留有朱熹的真迹。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西递村有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已开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民居内收拾得非常干净,屋内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朴典雅,许多民居中还摆设着明清时保留下来的红木家具。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人们称这里是花好月圆。
小小的庭院里有一棵牡丹,据说这株牡丹是主人从洛阳带回的秧苗,与庭院同龄,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岁高寿了,每年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鲜花与满月型的圆月门构成了“花好月圆”的美好意境;庭院与自然的巧妙结合,足以看出室主人闲云野鹤般的高雅气质。

徽州行—风雅西递

有照片为证····

徽州行—风雅西递

我们来的不是季节,牡丹花早已花败叶落。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这里还保留有在别处不可多见的文革时期的老照片。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在西递,不只是能欣赏西递的景色,还能感受到西递厚重的文化,朴素的历史传承,经典的民俗风情····,徽州的每一个古村落,都是值得我们停下脚步细心品读的历史文化书卷,只要你有兴趣。

徽州行—风雅西递

距西递村大概有三公里处还有一个西递花海石林景区。
在这里,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花卉种植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彩虹花田,旁边的西递石林是黟县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质地貌自然景观。
西递石林花海让游客在游览西递传统古村落之余又欣赏到大自然奇特的地质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西递充满了更多的旅游情趣,也引来了更多的游客。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徽州行—风雅西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