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风雅西递

标签:
杂谈游记 |
徽州之行,宏村和西递至少要选一个的,尽管以前曾来过。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西递,为的是避开大批的游人··

西递,原称“西川”和“西溪”,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即驿站,故名西递;又一说因西递周围河水都往西流“东水西递”,故名西递。
西递古村落,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获“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古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多种美誉。

西递的标志性建筑,“胡文光牌坊”,该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三间四柱五楼青石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政绩显赫,恩准遂愿准敕建石坊。
据说西递历史上曾建有13座牌坊,大多是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有胡文光牌坊,一说是因胡氏家族地位显赫,还有一说是它的得以保留是因为一位军属老大妈的保护。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街巷的角角落落处处总能看见专心作画的年少学子······





抛绣球的古绣楼



胡家故居大量造型精美的木雕、砖雕、还有石雕,不仅寄托着室主人的情怀,也让西递村的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要说西递给人的感觉,一个“雅”字也许就能概括了!




敬爱堂是村内最大的祠堂,这里是商议族里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严惩不肖子孙的场所,又是族人举办婚嫁喜事的地方。

风流倜傥的新郎官拉开轿帘,迎出来袅袅婷婷的新娘子。


俩人手牵手走向敬爱堂····

游客们真好事,呼呼啦啦围上来拍照,俺也得以近前看见一对儿新人···

新郎官儿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仪表堂堂,斯斯文文——西递人是儒商的后代,他们的子孙当然就自带一付儒雅像;新娘子也是文静漂亮,真个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新人····


红绸袋子铺了长长的一排,新娘新郎要踩着铺好的红袋子才能进入祠堂····


过后下人们还要将这些红袋子收起来····

接下来就是拜天地,拜高堂···

夫妻对拜···

再后来大概是听高堂讲祖训、讲家规···



人们称这里是花好月圆。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走在窄窄的街巷中,两边墙壁上屋檐上青瓦上均已被厚厚的墨色苔藓覆盖,斑驳古旧悠长的街巷再加上阴暗的天空,若没有红红绿绿的游人的陪衬,古朴略显凝重的西递老街宛如一幅幅立体的炭笔素描····。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街巷的角角落落处处总能看见专心作画的年少学子······





抛绣球的古绣楼


西递村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西递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是我国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胡家故居大量造型精美的木雕、砖雕、还有石雕,不仅寄托着室主人的情怀,也让西递村的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要说西递给人的感觉,一个“雅”字也许就能概括了!




敬爱堂是村内最大的祠堂,这里是商议族里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严惩不肖子孙的场所,又是族人举办婚嫁喜事的地方。
女人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古代的女人一生只有一次进祠堂的机会,那就是出阁上轿,或是嫁入本村下轿。
这会儿的敬爱堂挂着大红灯笼,中间还有大红喜字,莫不是村里人要办喜事了?·····

说话之间,旁边鼓乐声响起,一台八人抬大轿已到眼前,原来真是有人要办喜事呀,可把我们乐坏了,难得一遇的喜事让我们遇上了·····

“落轿”!只听管事婆一声喝令,轿子应声落地。

说话之间,旁边鼓乐声响起,一台八人抬大轿已到眼前,原来真是有人要办喜事呀,可把我们乐坏了,难得一遇的喜事让我们遇上了·····

“落轿”!只听管事婆一声喝令,轿子应声落地。

风流倜傥的新郎官拉开轿帘,迎出来袅袅婷婷的新娘子。


俩人手牵手走向敬爱堂····

游客们真好事,呼呼啦啦围上来拍照,俺也得以近前看见一对儿新人···

新郎官儿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仪表堂堂,斯斯文文——西递人是儒商的后代,他们的子孙当然就自带一付儒雅像;新娘子也是文静漂亮,真个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新人····
新娘子一脸满足,可不知何故这新郎官儿吊着一幅不情愿的小脸儿,大喜的日子咋不开心呢?不会是拉郎配吧?我猜想····

有人送来了一个大红的袋子,新郎官的眼睛亮了起来,新娘子倒是一脸茫然“这么大的红包??”···

原来这袋子要平铺在地下,还要被新郎新娘踩在上面,俺也看不懂了····

有人送来了一个大红的袋子,新郎官的眼睛亮了起来,新娘子倒是一脸茫然“这么大的红包??”···

原来这袋子要平铺在地下,还要被新郎新娘踩在上面,俺也看不懂了····


红绸袋子铺了长长的一排,新娘新郎要踩着铺好的红袋子才能进入祠堂····


过后下人们还要将这些红袋子收起来····

接下来就是拜天地,拜高堂···

夫妻对拜···

再后来大概是听高堂讲祖训、讲家规···
然后就是入洞房····
这婚礼不是有点儿过于简单了?西递村的婚礼咋像走过场一样的呢?我们一头雾水·····

旁边的村民告诉我们:这是景区的表演项目“吴府娶亲”,新郎官是从游客中随机找来的,新娘子是从黄山电视台借来的,呵呵,第一次遇见这么有趣的娶亲,借来的新娘,捡来的新郎,怪不得新郎官那么的漫不经心····

新郎官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留下新娘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旁边的村民告诉我们:这是景区的表演项目“吴府娶亲”,新郎官是从游客中随机找来的,新娘子是从黄山电视台借来的,呵呵,第一次遇见这么有趣的娶亲,借来的新娘,捡来的新郎,怪不得新郎官那么的漫不经心····

新郎官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留下新娘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据说过去的时候,祠堂每月要举行一次读家谱活动,每当读谱日,各房年满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就要云集在这里,女眷是没资格参加的,现在开始的表演大概就是了。

摆上贡品。

村子里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读家谱仪式。

族长指定的人在颂读家训、家规和先贤格言。表扬好人好事,惩处不轨之人,凡族里有人做了违反族规的坏事,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开除族姓,并当场取走其祖上牌位焚火烧毁,并宣布自此以后他家女儿出嫁不准在祠堂上轿,娶媳妇也不准在祠堂下轿,可见吴府的家规何等威严。

摆上贡品。

村子里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读家谱仪式。

族长指定的人在颂读家训、家规和先贤格言。表扬好人好事,惩处不轨之人,凡族里有人做了违反族规的坏事,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开除族姓,并当场取走其祖上牌位焚火烧毁,并宣布自此以后他家女儿出嫁不准在祠堂上轿,娶媳妇也不准在祠堂下轿,可见吴府的家规何等威严。

西递村有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已开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民居内收拾得非常干净,屋内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朴典雅,许多民居中还摆设着明清时保留下来的红木家具。


人们称这里是花好月圆。
小小的庭院里有一棵牡丹,据说这株牡丹是主人从洛阳带回的秧苗,与庭院同龄,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岁高寿了,每年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鲜花与满月型的圆月门构成了“花好月圆”的美好意境;庭院与自然的巧妙结合,足以看出室主人闲云野鹤般的高雅气质。
前一篇:徽州行—路过宏村,远看塔川
后一篇:徽州行—乡村小清新,璧山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