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芦村木雕楼

标签:
游记杂谈 |
卢村,又名雉山村,距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宏村以北约一公里。
卢村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卢村为清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所建,其中闻名遐迩的“木雕楼”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由当时主人雇用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至今仍完整保存的有至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院等宅院。

卢村靠山临水,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

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别有一番情趣。
一级级青石台阶,一座座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



看了好多天的白墙灰瓦,姐妹们竟然也没有审美疲劳,依旧乐此不疲的在左拍右照。








虽然还不到冬季,村民屋子里竟然有了取暖的碳盆,猫咪们毫无顾忌的躺在炭盆旁边美美的做起春秋大梦·····






卢邦燮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他本人也可能直接参与了战争。木雕的图案多是战事图,反映的有水战、有山地战、有阵地战,也有许多很喜庆的生活图案雕刻,工艺精细入微,景物逼真,人物生动,件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很有年代感的老照片,不知道是不是志诚堂当年的老主人。




后堂是长辈居住之所,很是简朴,但祖辈流传下来至今还悬挂于此的对联"惜食惜衣非为惜材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依然象祖训一样的在警醒于后人。






看了好多天的白墙灰瓦,姐妹们竟然也没有审美疲劳,依旧乐此不疲的在左拍右照。




卢邦燮早年经商,范围十分广泛,大至军火、小到芝麻,犹以盐业为主,家富百万。后转入仕途,累官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
卢村木雕楼系卢帮燮为其六房妻妾所建,共由四座楼院组成,也被称为"七家里民居群"。




虽然还不到冬季,村民屋子里竟然有了取暖的碳盆,猫咪们毫无顾忌的躺在炭盆旁边美美的做起春秋大梦·····

芦村最具典型、最有建筑特色,最为精湛的室内木雕,是卢帮燮大太太和二姨太合住的志诚堂木雕楼,堪称徽派民居的建筑精华。


志诚堂里的木雕气势恢弘、内容繁多。两侧厢房的莲花门从上到下,眉板、胸板、腰板和裙板,几乎每寸木头都雕满了图案,古代艺人们运用线刻、凹刻、凸刻、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将宗法礼教、戏曲典故、世俗生活等,既是主人真实情趣的反映,又是古代民俗生活劳作的再现。雕刻的人物造型生动,沉雄奔放、呼之欲出,画面构图饱满、雕刻技法缜密繁复,不到一寸厚的木板上雕刻层次竟达四五层之多。
志诚堂的木雕当年耗费的是两名雕刻工匠整整二十年的心血。



十分可惜的是多数人物的面部表情都看不见原来的面目,都被破坏,被刮平了,让人想起了河南龙门石窟千佛洞里的那一个个脸部被铲平的小佛像,看后让人唏嘘不已···










很有年代感的老照片,不知道是不是志诚堂当年的老主人。




后堂是长辈居住之所,很是简朴,但祖辈流传下来至今还悬挂于此的对联"惜食惜衣非为惜材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依然象祖训一样的在警醒于后人。



后一篇:徽州行—路过宏村,远看塔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