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守拙园,草屋八九间,池鱼思故渊

标签:
杂谈 |
守拙园是2013年4月徽州古建筑“异地搬迁”保护利用模式的项目,景区所在的赤岭村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
陶村,保留有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茔、陶家池塘、陶岭古驿道、陶氏宗祠等。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乱,文革时期的破坏等历史的原因,很多古建已经损毁严重。
守拙园的建造依规对濒临倒塌、村民无力维修的非国有古建筑进行异地搬迁保护利用,探索破解零星偏僻、濒临倒塌古建筑保护利用的难题,同时在“修旧如旧”基础上既不拘泥于“旧”,又融入新的理念,既保留了古建原有的风貌和建筑特点,再现陶渊明时代生产生活的场景,又满足现代都市人寻幽访古观光游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需要,同时带动农家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不可不说是一举几得的惠民举措。
陶渊明有诗:“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园的名字由此而来。
“拙”应该是陶渊明固守愚拙,不入世俗的写照。

沿着石阶穿过高高的牌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白墙翘瓦的徽派古民居。

虽已是深秋,月季花,鸡冠花却在争相开放····


小桥流水的园林风光。


穿过又一个门楼,眼前豁然开朗

镜面般的一汪天池,三面的远山,临水而居的徽州古民居,绿中泛彩的山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应该就是这样的意境了。
前一篇:徽州行—连体民宅关麓
后一篇:徽州行—芦村木雕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