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荷荷0101
荷荷01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220
  • 关注人气: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游记】• 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2012-04-15 12:10:31)
标签:

杂谈

 

 “坝美村,一个巴掌大的坝子。她有江南水乡之神韵,她似桂林山水之形态;她含小家碧玉之容貌,她藏惊天动地之气势! ”——百度百科

坝美,由于和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世外桃源”。 

 

坝美属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八达乡,距昆明450公里,广南县客运站门前到坝美村直通公交车,每小时一班,8元/人,40分钟到终点站(法利村)。

 

下车后顺着一条小河的方向往里走,可以坐马车,我们选择了走路。

漫步在山间小道上,天阴阴的,小路两边的植物遮天蔽日,右边是一条小河,河里不时出现三两只家鸭,不知从哪儿飞过来一只白鹭,寂静的只听见虫鸣鸟叫,感觉真好。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前行大约一公里左右,一个笔直陡峭的石山耸立在面前,石山中间顺着水势竖着切开一个大洞,坝美村的入口到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水洞是进出坝美村惟一的通道,交通工具是一种狭长的小船,当地人叫做”猪槽船“,一条船能坐3-6个人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洞长大约一公里左右,水最深的地方有6米,撑船的是一位年轻的艄公。

进到洞来,里面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如果没有人讲话,只能听得见撑杆哗哗的打水声,让人陡升一种很悚然的感觉。

艄公告诉我们:坝美,只有村前村后两个水洞与外界相连,进出坝美村必须乘船穿过水洞。两洞一封,坝美便与世隔绝,没有别的路可走。

全程只有“观音洞”、“一线天”、“星星洞”三个地方可以看得见亮光,艄公说这是“三黑三亮”。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在黑暗的水中大约行船10多分钟,终于看到了大片的亮光,艄公开玩笑的说,这就是陶渊明说的“豁然开朗”。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来到洞外,群山环抱中的坝美神话一样展现在眼前。对长期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来说,置身在此,恍若世外。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油菜花桃花正在盛开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四面大山环绕中的盆地是坝美人赖以生存的家园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神秘而古老的驮娘江(也有人叫她坝美河)在坝美穿村而过

“驮娘江”的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这一带频频发生战争,一对苦命的母子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荒。孝顺的儿子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还是用瘦弱的双肩扛着一对箩筐,一头装上老母亲,一头装着家什,来到了坝美村附近。随着道路消失,一条混浊、湍急的河流横亘在面前,母亲说:“儿呀,你的孝心已尽到了,别再管我,你一人过河吧!”说完,就要纵身跳入河中,儿子就是不肯,一定要背上母亲过河。这时,河中央传来甜美的歌声:“江水绿,江水青,小小儿郎尽显孝心,驮上老母过江来……”一位美丽的壮族姑娘驾着猪槽船来到了他们面前……当母子顺利过河并到达世外桃源后,这条河也变清变浅了,成了现在的驮娘江。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但它却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因为故事中传达出的尊老敬老、扶助弱者的精神备受当地人推崇。(网络)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驮娘江滋润着坝美的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坝美人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江水在村中央冲击成一个三角形河滩后分成两条河向东流去,按照男左女右分为男河,女河。炎热的夏天,这两条河成了男、女天然沐浴的地方,且相互不越“雷池”。不知是政府还是哪个旅游开发公司把原先的河滩正在建造成新的景观小岛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坝美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静有序而又安逸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头扎绣花帕角、穿着靛染布衣的坝美女人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一队小鸭子晃晃悠悠的走过我的眼前,慌忙之中给拍糊了,却是非常的可爱,不舍得废了,留下来权当纪念了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两个小淘气凑到我的跟前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一群回家的牛儿让我的伙伴儿们紧追不舍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坝美村的房子并不古老,像这样的吊脚楼已经不多见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多数房屋都是这样的红墙灰瓦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2006年政府修了一条公路到坝美,现在可以开着汽车进到坝美村。绕着坝子转了一周,没有找到进山的公路修在了哪里。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据当地人说走公路进坝美需要两个小时还多,从水洞出村仅需要十多分钟,所以现在村民出村还是依靠小船。

有了公路通了汽车来坝美村旅游的人多了起来。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农家乐也应运而生,但必须是广南旅游局批准经营的旅游接待户,接待户必须是家庭和睦。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我们在村子里这户人家住了一个晚上,50元一个标间,两张小床,一个卫生间,虽简陋倒还卫生,女主人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做的饭菜味道很好,遗憾的是我把人家的名字给忘记了。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村里的老人们紧邻着路边做着油炸小鱼虾和小工艺根雕的小生意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山上有很多这样的山洞,当年坝美人的祖先们为了逃避战乱,从山外逃到坝美时就住在这样的山洞里。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今天是周末,在水洞入口处遇到了一群放学的孩子,他们小学四年级,四年级大概就是10岁多一点吧,没有大人的接送,孩子们自己撑着小船来往于水洞间到山外的法利村上学

 

这个小学生娴熟的撑着小船来到了洞口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上了岸,孩子们蹦蹦跳跳的回家了,留给我的是说不出的感受:那么黑的水洞,那么深的水,那么小的孩子......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坝美四周高山环绕,看不到早晨的日出和傍晚的落日。

 

“由于地处偏僻,与世隔绝,种田用木犁木耙,浇田灌溉用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磨,搬运东西用牛车,用木柴烧火做饭。”

这些状况正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如今,村子里通了电,好多家有了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村民手里有了手机......;通了公路,汽车开了进来,外界的东西也逐步的被带了进来,坝美人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

 

旅游好像是带动落后地区致富的唯一途径,目前,村里的旅游建设项目 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但愿他们的到来,能让坝美村的人们生活得更好,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第二天中午,我们乘了船走另一个方向的水洞离开了坝美

 

【云南游记】• <wbr>走进坝美,找寻梦中的世外桃源

 

可能我不会再到这个地方来了,所以我无法说再见。

不知道若干年后的坝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它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更不会回到从前。

 

祝福你,中国最后的世外桃源!也祝福:坝美的人们能够生活的更好,坝美会更美······

 

 

附: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髫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