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从破体变风姿

(2014-02-09 10:22:18)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郑晓华

张海

隶书千字文

破古成新

分类: 学术文稿

始从破体变风姿

 

 

郑晓华

 

 

春节前国朝兄寄来张海主席新作《张海隶书千字文》打印样书,赐我先睹。我在冬日的温暖阳光下细细翻阅品读,脑海里忽然跳出唐代大诗人戴叔伦赞美怀素的两句诗:

 

 始从破体变新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中国书法的发展,如果从早期原始图画字开始,应该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夏殷之世,能者挺生。秦汉之间,诸体间出。玄猷冥运,妙用天资。追虚捕微,鬼神不容其潜匿;而通微应变,言象不测其存亡。奇宝盈乎东山,明珠溢乎南海。其道有贵而称圣,其迹有秘而莫传。”(张怀瓘《书议》)在中国文化体大思精的这一片热土上,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体系中一门艺术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受众群体庞大、艺术流派繁多的“主流艺术”中的“显学”。

 

我们仔细审视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历史上一流的书家,其个人艺术生涯的演进和道路抉择,有那么几种类型:或“入古为新”,或“融古开新”,或“破古成新”。

 

“入古为新”,我对它的解读是“在经典语言‘独特样式’范畴内变化成家”。它的艺术拓展思路是:深入古典书法某一种样式,抓住其中某一些特征,挖掘、开拓、推进,老树新花,形成“血缘谱系”脉络清晰的个人艺术风貌。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米芾、赵孟頫,都应该是通过这一种模式在中国书法史上获得成功的典型。

 

“融古开新”,我的理解是“在经典语言‘范式体系’(即专业术语所称“字体”)内,兼取博采多个经典语言样式,复加剪裁融合,变化成家”。它的艺术创造思路是:深入研究某一古典书法体系内经典语言资料,筛选提炼其中某一些具备“可融性”的形式元素,通过锤炼扬弃,融二三为一,形成具有“复合性”特征的个性书风。比如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他在楷书体系中兼取颜欧,以颜字造型为基本框架,吸收欧阳询点线的端庄和结体的严整,经刻削雕琢而自成一家。这一模式在书法史上,获得成功的范例也不乏其人。

 

“破古成新”则是 “先进后出”,“大拆大卸”。引近代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名言相证,即“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意味着要全面深入传统,吃透传统经典的本质;“打出来”则意味着最终要突破传统藩篱,挣脱现成已有所有经典固有样式的羁绊,创造既属于自己、又不违历史“法统”(指本门艺术最基本的内在规律)的独特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

 

“入古为新”、“融古开新”、“破古成新”是中国书法延续历史、延绵创新的三种主要模式。从技术的复杂性角度说,它们也是中国书法创造的三重梯式境界。高居顶端的,当然也是风险系数最大的,是“破古成新”。

 

细品即将出版的《张海隶书千字文》,联系他这几年的创作,我感觉张海主席在努力致力于并大胆探索着的,是“破古成新”。

 

过去三十多年,他在书法方面的积累,最后形成的个人风貌,是“简牍外装下的汉碑精神”。他早年倾力汉碑,后来专意于简牍。但早年临池的“记忆”并不会因为他在形式选择方面的转向而一笔抹除。近十多年,他在简牍的“外装”下,又增加了好多“花饰”,摻入了“隶笔”、“行意”、“草法”,后来又加上了某些“魏碑”形式元素。这里,笔者以为,书家是在通过“破体”来实现“开新”。通过对单一经典固有语言范式(汉碑、简牍、隶书、魏碑等)的突破,创造新的艺术语言,推进个性化艺术风貌的塑造。

 

“破古成新”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高风险艺术创新之路。因为要“破古”,首先必须“入古”、“通古”,而且必须入得深、走得远,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真谛,“打出来”的时候,形式上甩得开,又不致于陷入“野道”,像孙过庭所批评的“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背离了艺术的基本规律,迷失正道,最后为公共审美所唾弃。

 

谈到“出古”的境界,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指出:

 

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以离者,非欧、虞、褚、薛各家伎俩,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唯唐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赵孟頫)未梦见在。(《容台别集》)

 

董其昌是“入道已深”者。他的阐述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拆骨还父,拆肉还母”,直至“虚空粉碎”“始露全身”,当然很难。它必然要求探索者具备相应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同时拥有宽阔的历史视野、丰富的历史经验。显然,张海主席选择的,是一条需要有过人的学识、修养、创造力以及个人毅力、耐心的漫长艺术探索之路。

 

书法家的青春,往往在人生的后半段。所以对于刚刚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张海主席来说,“破古成新”也许是新一轮“墨海弄潮”的开始。即将出版的《张海隶书千字文》,应该说是他几十年在隶书形式语言领域所做探索的一次总结,是漫漫艺术长征路上一组深深踩入祖国文化厚土轮廓分明的坚实脚印。作为一部非同寻常的历史名文的书写,这里面也应该寄托了他当下对生活、艺术、个性、历史、未来的感悟。所以它的出版,对广大读者来说,应该是了解他最新艺术思想和艺术动态的珍贵资料。

 

我们期待张海主席的“破古开新”艺术探索之旅,在时代春风的沐浴下,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4甲午马年新春

                         于浙江缙云城内三龙头三间厅老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