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潜经典,资深用广——读《张国朝兄临<圣教序>》

(2014-01-28 14:53:51)
标签:

张国朝

临&lt;圣教序

读后

分类: 学术文稿

沉潜经典,资深用广

——读《张国朝兄临<圣教序>》

郑晓华

 

久闻国朝兄大名,却总是缘悭一面。只是到了去年春天,蒙张海主席错爱,邀我赴偃师张海书法艺术馆为西部书界新秀书法理论研修班授课,此间我才得有缘认识国朝兄。

 

当时他主持西部班教学,组织工作严谨细致,为人和蔼可亲,着实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当然,更让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不能忘怀的,是他给我的那本作品集。虽然篇幅不是很大,但集中行书魏碑都写得很地道,可以说篇篇锦绣,笔墨烂漫。当时我心里暗暗赞叹:真是自古中原多豪杰,河南不愧是书法大省,到哪儿都可以遇上国家级高手。

 

因为有四天的上课时间,这几天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因而通过短暂的偃师之旅,我对国朝兄的艺术生涯,有了简单的了解。

 

国朝兄幼承家风,敏而好学。受中原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书风影响,他从小热爱书法,精意临池,经过十数年积累,在正书、隶书、行书多书体上,都打下了很好基础。他的正书取法北碑名品《郑文公碑》、《元氏墓志》等,取其高古雄浑,用笔沉着峻拔,又不失灵动飘逸,可谓集碑志一路所长,熔铸一炉。隶书远绍汉人,如:《曹全碑》之秀雅、《礼器碑》端丽,一一采撷,为我所用。行书则博取多家,二王、颜、米,乃至近世名家于右任等,无不收罗笔下,巧作剪裁,融古开新,展现出一定的个性特色。

 

通过闲聊,我还了解到,国朝兄之于书,不仅在碑帖中求,更在学问中求。他认为:自古书法大家,无不经学问涵养。有技术无学养,或者是学养不够深厚,书法没有后劲。所以他不怕费工夫,传统经典读物,常置案头。寒暑往来,月白风清之时,经史子集一卷在手,亦足以乐而忘忧。而且也相信古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古训,经常做些读书笔记,并尝试自撰诗文作书。这些都可见,他深谙传统文人本色,属于在当代商业市场和艺术的迷阵中能够保持脑子比较清醒的那一种。

 

另外,他还有一好,即武术。尤喜练习太极拳,参悟其刚柔相济的深奥妙理,有较高的实践水平。且将自己对武术之道的独门理解,延伸到书法,从武学旁参书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挺有个性、有想法的人。

近接国朝兄短信,告知所临《怀仁集王圣教序》即将付梓,乞赠数语相勉。我看了他发的图片,可以说确实有点惊讶。因为他临的《圣教》,形神兼备,可以看出,那下的功夫是端的了得。

 

通观唐以后书法史,一部《集王圣教》,培育出多少名家、大家甚至大师?这是一部堪称“广大教化主”级别的经典名帖。国朝兄在这里面是下了绝对的大功夫。因为无论从字形,到用笔,还是精神趣味,他都“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孙过庭语),把这部大帖掰碎了糅合上,里里外外做了深入研究。所以他临的《集王圣教》,脱却了学书人临习木板石刻往往易滋的平面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王羲之行书的“魂”,“复原”了历史。

 

古语有云:资之愈深,用之愈广。这句话的意思,是你靠上一个思想,精研它,钻研越深入,你获得的思想滋养也就越大。其实我们学书法何尝不是如此。对于经典碑帖,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你一定要靠上它,沉潜不疑,把它彻底搞定。你把它搞定了,它身上所拥有的正能量就会神奇地转移到你身上来了。到时候你就所向披靡了。

 

从国朝兄即将出版的《临集王圣教》看,我想他是深刻理解书法艺术这一规律的。他正在这条通向艺术顶峰的崎岖道路上杖策独行。

 

2014年1月12日夜

于地中海之滨特拉维夫大海滩酒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