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考:把握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2011-01-21 12:31:40)
标签:

艺考

把握人生

选择

兴趣

分类: 学术文稿

                    艺考:把握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郑晓华 2006.12

 

 现在艺术类招生考试很红火,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报名人数年复一年暴涨。有了这样一个数字庞大的“艺考”大军,各种带有产业化色彩的艺术考试培训也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城乡。高校扩大艺术类招生,使更多的未来中国公民有机会接受艺术审美教育,提高我们的国民艺术素质,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增设艺术专业、扩大招生名额,很应该。因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的综合素质远远跟不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实际上这已成为一个影响下一步国家经济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艺术审美素养的缺乏,是中国城市建设和环境脏乱差、中国设计加工产品粗糙价格低廉、中国公民在国外形象不佳等问题很重要的原因。

 艺考:把握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艺考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但问题在,现在艺术类扩招、大量高考人群流向艺术类考试,并非出于一种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考虑。很多情况下,学校为增加收入而扩招,报考方则因为文化课太差而选择艺术类。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审慎看待当前持续高烧“艺考热”了。

 

 学校为拓展资金来源,不管条件具备不具备都办艺术专业,自有其不得已苦衷,这里我就不加评论了。但从家长和考生角度来说,我觉得因文化课不好就改学艺术,到艺术学院混个文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抉择。

 

 高考是人生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一个人从中学到大学,年龄从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处在青春发育巅峰的身体在急剧成长中,潜伏着强烈求知欲的心灵充满了认知世界的渴望;精力最充沛,学习能力最强。在这个年龄段,一个人生理上从未成年人走向成年;在心理上,他将在大学教育和社会所提供的知识、经验中逐渐拼组建造能指导自己未来生活、工作、创业的思想智慧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完成自我人格和理想的塑造。大学的四年是一个对人生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四年;对相当多的人来说,大学的选择很可能就决定了他一生。如果选择有误,四年的青春年华被浪掷,知识的输入一切还要推倒重来,那么他一生的事业和社会的竞争就先落他人一步。所以面对这么重要的人生抉择,我们要认真考虑:自己或孩子长处是什么,对什么有兴趣,适合学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实事求是地考虑: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

 

 我在大学教书,曾不止一次碰到情绪低落的“厌学”学生,上课不好好听,作业不好好做,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爸妈让学的,他本人根本不感兴趣。大学是放飞青春理想的地方,宝贵的四年青春将在这里度过,人生奋斗的基础将在这里奠基。我觉得这位家长很不负责,他为了自私的目的——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名声好一点的大学有面子、将来孩子找工作容易,牺牲了孩子的青春幸福。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你很难想象,在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每天强迫自己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那是一个多么痛苦的历程。大学专业不对口,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青春记忆中永远无法抹除的一块伤痛;色彩缤纷、充满欢乐的大学生活,与这些心理有阴影的学生似乎无缘。因为不在自己喜爱的专业里,他干什么都高兴不起来。牺牲了孩子青春时代的幸福,也牺牲了孩子在人生这一阶段,为整个人生事业应建立的知识基础和自信,这是多么沉重的代价!

 

 所以我很赞成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金开诚教授的话:兴趣是天才最好的教师,不要强迫孩子学习他不喜欢的东西,那等于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我想考大学也是如此。如果你对艺术没有兴趣,不管是纯艺术还是设计艺术,没有兴趣已经说明你的先天潜质“出口”不在这边,那么你就不要往这边走了。学艺术不是轻松的,没有艺术感觉即使你下死功夫,你付出很多可能仍然一事无成。所以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对考生,我都想说: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报考艺术,你要慎重!

 

 至于对那些为提高升学率而把文化课差的学生统统转到艺术类进行“紧急加工”的中学校长,我想说一句:为了中国艺术的未来,你们多鼓励一些有艺术潜质、高考能达到600分的优秀学生来报考吧!艺术和科学一样,也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没有拔尖的人才,怎能培养有思想的艺术家呢?(200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