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桥梁、服务学术、推进东方艺术国际化——在《书画名家报》创刊100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12-11 22:55:44)
标签:
学术桥梁书画名家报创刊100期郑晓华文化 |
分类: 学术文稿 |
搭建桥梁、服务学术、推进东方艺术国际化
《书画名家报》创刊百期,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向编辑部同仁表示热烈祝贺!今天到会很多领导和书画名家,作为座谈会主办方,我非常感谢各位对《书画名家报》的关爱和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支持。
《书画名家报》是一份同仁内刊,现在还是一个实习刊,没有正式刊号。从2007年创办,到现在已经出版100期,每一期都做得相当不容易。因为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都需自力而为之,没有其他正式刊物所拥有的各种便利条件。《书画名家报》主编马奔先生是我院首期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学生,而创建一个媒体平台,与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审美普及推广等方面工作相协调、共同推进,始终是我们学院多年来所致力实现的一个愿望。基于这方面的原因,《书画名家报》创刊以来,我院一直作为协办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特别是学术上、发展上,给予支持。
我们对《书画名家报》工作的定位,是立足学术,搭建桥梁,服务艺术家和大众,推进大众审美普及,促进传统艺术国际化传播。回顾这一百期工作,应该说基本上贯穿了这样的宗旨,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性,在宣传名家、推出新人、普及审美、沟通学术、联络市场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在一定的艺术群体和读者圈中,赢得了赞誉,报纸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为了保证《书画名家报》今天能稳定健康发展,我院也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为《书画名家报》申请一个内部刊号。同时我们也在努力,争取资金支持,如果有可能,把它办成一份区域性国际报纸,在香港注册,繁体出版,在东亚中、日、韩,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欧美华人中发行。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东亚各国、欧美华人社会对东方艺术——包括书法、水墨画有共同爱好的人群。这样为东亚传统艺术——书法、水墨画构筑一个区域性国际交流平台,为各国、各地区艺术家同行提供学术资讯、共同推进东亚各国传统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群体的交流,促进东方水墨书法艺术的学术再生、发展,促进东方传统艺术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近年来我们学院和东亚各国、各地区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和欧美各国艺术教育机构的交往也日渐频繁。我们深切感到:东西方艺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审美语言体系,它们各有其深刻的民族哲学思想根源,有其独特的审美理想、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与规律,在审美上无法各自取代。因此,加强东方艺术的国际化推广,促进东方水墨书法在国际上的传播,扩大国际学术界对东方民族审美形式的认同,是一个亟待加强的工作。中国是东方文化、艺术的中心,历史上是文化输出国。从目前的形式看,在传统艺术的传承方面仍保留很大的优势,在传统艺术现代化方面虽有日本、韩国等作了一些探索,我们现在的整体水平也并未居后。所以我们高校学术机构、媒体、艺术家、收藏界,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争取在传统艺术领域,我们继续前人的事业,努力传承、探索、开创、引领,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还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美好愿景下,呼吁各方继续支持《书画名家报》工作,把它从小做大,从弱做强,从内刊做到国际媒体,为我们东方艺术的振兴作出我们的贡献。趁此一百期座谈的机会,也向各位领导、专家请教《书画名家报》如何办得更好,请大家奉献你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