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像素密度越来越高,该想想光学衍射极限对光圈运用的限制了

分类: 全副单反微单机身镜头 |
传感器像素密度越来越高,该想想光学衍射极限对光圈运用的限制了。不少人提到过这个话题,今天只是把一些参数确定下来,看看影响到什么程度。
【衍射极限公式】
重复一下光学衍射极限公式及推导
光学衍射极限公式:sinθ=1.22λ/D。其中θ是角分辨率,λ是波长,D是光圈口径;
当θ很小时,sinθ约等于tagθ,tagθ=d/f,其中d是最小分辨尺寸,f是焦距;
推导出d/f=1.22λ/D,推导出f/D=d/(1.22λ),f/D就是焦距/光圈口径, 即光圈f/值;
用DLA表示衍射极限光圈f/值,用p代替d表示像素尺寸;
所以衍射极限光圈:DLA=p/(1.22λ)
【几种机型的衍射极限光圈】(添加了5Ds和A7R2)
常见几种相机的传感器尺度及像素数是已知的,可以计算出像素尺度,代入极限光圈公式可以得出极限光圈f/值,列表可以看出传感器像素密度同极限光圈的关系。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从紫色到红色,折衷取橙色波长620nm计算几种机型的衍射极限光圈,见下表:
http://forum.xitek.com/pics/201510/371/37107/37107_1445583481.jpg
结论:确定机型后,拍摄光圈比表中的光圈更细时,可能难以发挥出这款传感器的分辨水平,这时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传感器的分辨水平和画面景深构想做出选择。
光圈衍射并不可怕,特别是在实际使用中,在一整幅画面中,光圈衍射只能影响到很细很细的部分。
【RX100系列】
个人认为RX100是一款设计非常不错的卡机,因为它比较好地平衡了这个幅面下比较极限的像素密度和镜头光圈。从RX100II开始采用2.8恒定光圈的镜头,这个光圈大于f3.2衍射极限光圈。
【实拍衍射影响】
用A77(ISO100,1/60s,RAW)+16-50/2.8(16端)+F43AM(TTL预闪,+0.3)拍近3m处的黄橙色迷你纸手帕包,拍摄参数F2.8-F16共6张,用LR转jpeg,分别抠出中心约160x230像素,拼在一起:
http://forum.xitek.com/pics/201212/371/37107/37107_1354602528.jpg
【注意】
光圈衍射是个物理现象,在成像阶段无法逾越,后期可以有限度弥补。当光圈小于光圈衍射极限值后,牛头也会变狗头,什么蔡司、莱卡照样狗,千万不能有:我用牛头,光圈极限与我无关的概念。
如果拍摄静态片、风光片需要多注意这个问题。如果慢门摄影,要的是气氛,不会追求太多细节,光圈收到22都是对的。
如果您出片都是边长2000以内也请忽略这个问题,因为衍射只是影响很细很细的部分。
【厂商也在说衍射问题】
在处理器里减小衍射的影响,相当于后期
http://forum.xitek.com/pics/201405/371/37107/37107_1400131685.jpg
【衍射极限与感光器】
光线衍射现象本身同感光器没关系,但我们要用感光器成像吧,当衍射艾里斑直径达到4微米时,是不是小于4微米的像素变得没有太大意义了,因为那个落到感光器之前的“像”就是那样了,不会因感光器像素更密而提高“像”的清晰度。
【衍射极限公式】
重复一下光学衍射极限公式及推导
光学衍射极限公式:sinθ=1.22λ/D。其中θ是角分辨率,λ是波长,D是光圈口径;
当θ很小时,sinθ约等于tagθ,tagθ=d/f,其中d是最小分辨尺寸,f是焦距;
推导出d/f=1.22λ/D,推导出f/D=d/(1.22λ),f/D就是焦距/光圈口径, 即光圈f/值;
用DLA表示衍射极限光圈f/值,用p代替d表示像素尺寸;
所以衍射极限光圈:DLA=p/(1.22λ)
【几种机型的衍射极限光圈】(添加了5Ds和A7R2)
常见几种相机的传感器尺度及像素数是已知的,可以计算出像素尺度,代入极限光圈公式可以得出极限光圈f/值,列表可以看出传感器像素密度同极限光圈的关系。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从紫色到红色,折衷取橙色波长620nm计算几种机型的衍射极限光圈,见下表:
http://forum.xitek.com/pics/201510/371/37107/37107_1445583481.jpg
结论:确定机型后,拍摄光圈比表中的光圈更细时,可能难以发挥出这款传感器的分辨水平,这时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传感器的分辨水平和画面景深构想做出选择。
光圈衍射并不可怕,特别是在实际使用中,在一整幅画面中,光圈衍射只能影响到很细很细的部分。
【RX100系列】
个人认为RX100是一款设计非常不错的卡机,因为它比较好地平衡了这个幅面下比较极限的像素密度和镜头光圈。从RX100II开始采用2.8恒定光圈的镜头,这个光圈大于f3.2衍射极限光圈。
【实拍衍射影响】
用A77(ISO100,1/60s,RAW)+16-50/2.8(16端)+F43AM(TTL预闪,+0.3)拍近3m处的黄橙色迷你纸手帕包,拍摄参数F2.8-F16共6张,用LR转jpeg,分别抠出中心约160x230像素,拼在一起:
http://forum.xitek.com/pics/201212/371/37107/37107_1354602528.jpg
【注意】
光圈衍射是个物理现象,在成像阶段无法逾越,后期可以有限度弥补。当光圈小于光圈衍射极限值后,牛头也会变狗头,什么蔡司、莱卡照样狗,千万不能有:我用牛头,光圈极限与我无关的概念。
如果拍摄静态片、风光片需要多注意这个问题。如果慢门摄影,要的是气氛,不会追求太多细节,光圈收到22都是对的。
如果您出片都是边长2000以内也请忽略这个问题,因为衍射只是影响很细很细的部分。
【厂商也在说衍射问题】
在处理器里减小衍射的影响,相当于后期
http://forum.xitek.com/pics/201405/371/37107/37107_1400131685.jpg
【衍射极限与感光器】
光线衍射现象本身同感光器没关系,但我们要用感光器成像吧,当衍射艾里斑直径达到4微米时,是不是小于4微米的像素变得没有太大意义了,因为那个落到感光器之前的“像”就是那样了,不会因感光器像素更密而提高“像”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