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古城
建水是一座滇南边地文化与江南汉文化紧密结合的城市,历史渊远流长,初建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建水又被称为“临安”,据说是因为当时被充军过来的南京临安人特别多,它们被流放到这个地方,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了思念故乡把建水改为了临安府。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
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建水古城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波本窑是云南古城建水紫陶最著名的名窑之一。波本窑传承古老的手工工艺并且一直以来坚持以手工制作,遵循现代美学理念,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血液,焕发新的生命力与时俱进,是品味的象征,波本窑的代表作是“临安飞燕”。
建水知名建筑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园林,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我们因时间有限,没有进里面参观。


这是朝阳楼城楼西面“飞霞流云”四字是唐代张旭所书。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即朝阳楼。

城楼东面“朝阳楼”三字匾额为清代书法家王文治书写。“雄镇东南”四字为清代临安知府来谦鸣所题。
朝阳楼建筑雄伟壮观,堪称古代建筑之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的象征。有对联赞:“栋宇薄云宵,雄距南疆八百里;气势壮山河,堪称滇府第一楼。”
城楼东面“朝阳楼”三字匾额为清代书法家王文治书写。“雄镇东南”四字为清代临安知府来谦鸣所题。城楼西面“飞霞流云”四字是唐代张旭所书。
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而且还比天安门早建28年,有“小天安门”的美称,雄踞于县城中心,为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象征和标志。


朝阳楼东面广场
朝阳楼有三层,高24.45米,建筑风格为元朝与明朝建筑风格的结合体。几百年间,建水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城里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而朝阳楼却始终安然无恙,这与它的建筑结构有直接关系。朝阳楼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

站在城楼俯瞰
朝阳楼正展出《回首临安》建水朝阳楼百年老照片暨活动影像展,参观并随拍了些照片。
奥古斯特·费朗索瓦(Auguste
Francois)
(1857-1935)中文名字方苏雅。1857年8月生于法国洛林地区一个殷实的呢绒商人家庭。十五岁成为孤儿。从军参与政变失败后,改学法律。
法国驻中国龙州、云南府(昆明)领事。法国摄影家。
锔碗

临安饭店
临安饭店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