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绣
参观的第四个展览是中国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展览中还展出了上海金山丝毯、唐卡等作品。
四大名绣——苏绣
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苏绣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以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为例,足见其精细之极。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





四大名绣——蜀绣
蜀绣,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总称。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多达100多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大多为花鸟、走兽、虫鱼和人物等,品种除了绣屏之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等等。

四大名绣——粤绣
粤绣是“广绣”和“潮绣”的总称,以广东省广州市和潮州市为生产中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粤绣的题材广泛,多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
“广绣”针法多变,针步均匀,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题材广泛,色彩丰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讲究刺绣的针法技术,更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讲求"功"为"艺"用。广绣品种齐全,按刺绣材料分,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
“潮绣”有60多种钉金针法以及40余种绒绣针法,同时,艺人还运用了折绣、插绣、金银勾勒、棕丝勾勒等多种技巧,使潮绣在“绣、钉、垫、贴、拼、缀”等技艺上更趋完善,产生“平、浮、突、活”的艺术效果。
上海金山丝毯
上海金山丝毯厂创办于1986年,主要生产手工真丝打结地毯,艺术挂毯,工厂下设设计、染色、制作、剪花、成品验收等全套工序。产品选料精细,品质优良,工艺精湛,图案新颖,风格独特。
2008年至2015年,金山丝毯连续六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百花杯四枚金奖、两枚银奖。2015年,上海金山丝毯手工技艺入选第五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获得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匠杯金奖。2017年5月,金山丝毯作为中国非遗精品在迪拜展出。
金山丝毯以柞蚕丝取代桑蚕丝,制成的地毯更富有弹性,且染色效果更加鲜亮;风格上,金山丝毯打破传统“大红大绿、大花大叶”配色和图案风格,吸收西方美学艺术,设计出海派图案,并打量使用蓝色、驼色等淡雅色系;工艺上用电动剪刀对图案“动手术”——称之为“剪花”,使平面丝毯的图案立了起来。
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