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晒秋2
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
篁岭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古村落风貌及民情民风,篁岭村庄的房屋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晒晾农作物使用竹晒簟,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甚是壮观。
居高临下,看看多么壮观、色彩丰富的晒秋场面,真是美不胜收啊。
看着这么壮观的晒秋场面,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五桂堂是篁岭古民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正屋占地约120平方米,加上圈围内的院子,总占地超过200平方米。五桂堂原主人曹廷启,是曹文埴的生身父亲。
曹文埴,字近薇,号荠原,歙县籍篁岭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经筵讲官,派充南书房供奉,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事。为不忘身世,倡导孝友,曹文埴在显贵之后,出巨资兴建了这座五桂堂送给父亲曹廷启,以报答曹廷启的生育之恩。
怡心楼,是篁岭异地搬迁保护的成功典范。早在2013年10月,篁岭景区出资将年久失修,腐烂倒塌的怡心堂,一砖一瓦拆卸下来,在篁岭原样恢复,并特别注重建筑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怡心楼整栋房屋飞金彩绘、金碧辉煌,运用彩绘装饰的建筑。这种彩绘古建,在婺源仅此一栋。
怡心楼的主人,曾是在上海做茶叶生意,人称”茶叶大王“的许畅芝。许畅芝旧时在上海茶号当伙计,得到茶商赏识,便许配自己的小女儿给他做妻子。但当时的大清苟延残喘,商业凋零,茶叶生意难做。许畅芝便带着妻子回到婺源老家,躲避战火。此后,便有这间精美绝伦,与众不同的怡心楼客馆。



树和堂为徽派官厅,是权贵人物行礼教、会宾朋的地方,曹氏后裔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礼教之用。建于清嘉庆年间,属于双层构造,顶带轩棚,花门挂落,气势较大,彰显主人的身份。
树和堂主人是曹鸣远,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至江西才子之乡抚州府临川县知县。
远观垒心桥
垒心桥又名垒心悬索桥,全长298.4米。桥梁中段铺设50米玻璃桥面。
垒心桥上铺设的50米玻璃面,不宽,透明度差,没有一点惊险的感觉。
站在垒心桥上俯瞰山下民居。
每到春季,站在垒心桥上,是观赏油菜花田的最佳地。
婺源三天的游程全部完成,收获大于遗憾,我很满足。下午就要返回上海,有点依依不舍,下次再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