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延村
思溪和延村实际是前后两个村落,由一条小河和一条路连接,是婺源北线的景点之一。
这里历史上出过很多官员和商人,所以村子里有不少豪宅,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
村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村庄与秀水青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1987年版的《聊斋》和连续剧《青花》都曾在此取景,思溪的敬序堂是《聊斋》的主要外景地。
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境内,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思溪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几百年来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主要从事木材、茶叶
、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的人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等。
村里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建筑5幢,清代建筑80余幢,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古民居大多粉墙黛瓦,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感。
在婺源,官宅与商宅的建筑有所不同,官宅讲究气魄,商宅注重财运。延村的古建筑处处体现着商人的这种祈祷。
根据《婺源县地名志》和宗谱等史料记载及相关史料记载,延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
1085),最早在这里聚居的是查、吴、程、吕四姓居民,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
占全村人口80%的金姓,才从婺源北乡的沱川迁入。



安旅游图上标注的古建筑很多,我们实际游览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通济桥建于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是思溪村俞宗亨公,为造福于社会,发动子孙筹集资金建成。桥长22米,宽3.8米,廊桥结构。

振源堂是通奉大夫俞士英祖居,建于清嘉庆年间,该建筑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图案精美华丽,图幅含蓄隽永,寓意深刻。


银库存放俞氏“兴泰里”支派捐献银两的库房。建于清代中期,存放的银两都是用来办学、建桥、赈饥救灾,反映了思溪自古扶贫济困的民风。由于太匆忙,没有拍清楚是哪栋建筑。



余庆堂古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房屋老主人金文谏是个大茶商,在封建社会,商人富而不贵,"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所以其住宅不能建得像官邸王府那样宏大和豪华。而且朝庭还规定,商家大门不能朝正南开。

承志堂-百寿花厅*百福厅
建于清中期,正厅为百福厅,边厅为百寿花厅,精美的木雕图案和字形各异的“福”字和“寿”字堪称中华木雕精品。我拍得是百寿花厅。
这口井叫燕尾古井,思溪村呈船型,这口古井就是插撑杆的杆眼,因此整个思溪村只有这口井,否则,井多船漏,村庄的风水格局就被破坏了。
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已结束了24日的全部行程(四个景点)。明天是本次旅游的重点——看篁岭晒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