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广教禅寺
4月24-25二日跟团游览了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南通市通州绿博园,晚上和第二天上午10点前为自由活动,游览了濠河风景区。
闻名遐迩的狼山风景区位于南郊,距市中心的城南六千米处,东边为军山、剑山,西边为马鞍山、黄泥山,五山合称为狼五山。其中以狼山最为挺拔峻秀。五山面江矗立,平地突兀,玲珑娇小,秀丽多姿。它扼江控海地处险要,古称“江海锁钥”;宋代书法家米芾(元章)题赠狼山为“第一山”。
狼山风光可分为山前山后两部分,山前以佛教禅寺为特色;山后以山石、岩洞为主体,我们游览的是山前的佛教禅寺。寺院总称为广教禅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狼山“入山之门”,建于清乾隆年间。
广教寺始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是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殿宇雄丽,气势恢宏,因奉祀“大势至佛”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进狼山正门为法乳堂,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明成化年间曾因火灾重修,现殿堂为1983年改建,面阔进深各三间,殿前铺设41级台阶,门侧有3株高耸入云的古银杏,是广教寺最高最宏伟的建筑。法乳堂取“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之义。法乳堂匾额门联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法乳堂内供奉台湾信众进献的玉制释迦摩尼像,东、西、北三面内壁镶嵌南通籍画家范曾所绘十八高僧图,大堂匾额“十指成林”为“扬州八怪”之郑板桥所书。



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明嘉靖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法师而建。

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

康熙御碑亭,亭内御碑前不知放置何物,外面也乱,无法入内拍摄。

登上狼山之巅
山顶山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道出了狼山山顶的气势。山门之上悬的“第一山”大匾,两旁还有一联:“潮平两岸阔,江束四围圆”。

“更上一层”匾为清代南通知州唐仲冕所写。
山门后就是萃景楼,楼纯为木结构,依势突出。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国也属罕见。
圆通宝殿是山上的主要建筑,又称“禹王殿”、“江海神祠”,殿中供奉大势至菩萨像,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
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高34.9米,砖木结构,五级四面,呈正方形,每层各有三小门,绕以木栏,腰檐成翘形,刹顶有相轮七重和宝珠、金铎等物,为南通三塔之一(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支云塔在狼山山顶,位于圆通宝殿后,大圣殿前。历代屡毁屡损屡修,最近的一次大修在1984年。
大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宇高崇,梁架精壮,为明朝建筑。殿正中供奉的是广教寺开山的师祖僧伽大圣坐像,两侧侍立着弟子慧崖和木叉。大圣殿两侧彩塑二十诸天像。

放生池内的小和尚
振衣亭,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后屡毁屡建。圆柱四角方亭,单檐翘角,较为古朴。将近庙门,须整肃衣着,故曰“振衣”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