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飞来峰1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
飞来峰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且洞壑遍布,传说有72洞,大多已经湮没。
灵隐御碑亭内的御文是由清康熙皇帝亲笔为杭州灵隐寺所作的一首名为《灵隐》的诗,“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2006年在灵隐景区整治中建御碑亭,陈列康熙书《灵隐》诗诗碑。
理公塔,又名灵鹫塔,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块砌成,六面六层,殊为罕见。全塔由下至上逐级收分,结构朴实无华,别具一格。
理公塔为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瘗骨之地。始建年代无考,宋开宝八年(975)重建,明万历丁亥年(1587年)夏夜,塔因大雨而毁圯,明万历庚寅年(1590年),僧人如通与信徒程理为纪念慧理,又重建“理公之塔”。
龙泓洞又名通天洞、观音洞,入洞向北仰视,可见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洞内面积约253平方米,布满题刻及大小造像,共计27龛,造像43尊。主要为元代造像,少数为北宋和明代造像。
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雕刻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艺术是珍贵历史遗产。

高僧取经故事组雕:雕凿与宋代(10-13世纪),全长6.7米,由三个不同时代,内容各异的“高僧取经”故事组成。图为三国魏(220-265)颖川人朱士行取经故事,他也是我国内地最早去西域求法的僧人,浮雕三人牵二马阔步行走,可惜头部均已残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