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寺
西园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东靠以古典园林闻名的留园,西邻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丽的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寒山寺、灵岩寺并称苏州三大寺。
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仆寺卿徐泰时构筑东园(今留园)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名西园,时间约在16世纪中叶。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并于崇祯八年(1635),延请报国禅寺茂林律师任住持,改名戒幢律寺,该名反映出寺院高树戒律之幢,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立寺原则。
西园寺内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殿、藏经殿、禅堂和西花园放生池等。殿宇黄墙、红门,灰瓦覆顶,雄伟壮观。寺内松柏参天,露台宝鼎矗立,与小巧玲珑、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寒山寺各有千秋,而西园戒幢寺以雄伟取胜。


“福德桥”、“智慧桥”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气势非凡。两桥横跨于上塘河上,成为西园寺接引信众、游人的第一步。

古朴而雄浑的御赐牌楼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上部为木枋楼,正中置明楼,左右为边楼。这种结构与气派的山门,在江南寺院中是不多见的。牌楼的中门横额上写着“敕赐西园戒幢律寺”。
正面就是天王殿
钟楼
钟楼
鼓楼
天王殿背面的匾额是“无上法门”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兴建于光绪末年。重檐歇山,面阔七楹,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风格挺秀。梁枋均施苏式彩绘,典雅富丽,绚丽夺目。檐枋悬有“西乾应迹”匾额。
大雄宝殿前的香炉
西园寺以园名为寺名,是因为有一个美丽的西花园,西花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碧水清流、古木芳草;有鸟语花香,竹青柳瘦;更有假山玩石、亭台楼阁。在西花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要算放生池了。放生池不仅可供游人观光欣赏,又是佛教寺院的放生场所,供善男信女行善积德之用。



放生池东面临水筑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厅堂,名“四面厅”,四面置大门,墙壁均为镂空窗花,宽敞明亮。

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顾名思义,亭建在湖心,环水萦回,犹如岛屿,仿佛蓬莱。湖心亭为六角形,砖木结构,楼阁形式,双重飞檐,造型优美,通过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
西园寺的北面有一道门通往戒幢佛学研究所(佛学院),最漂亮的一座建筑是三宝楼,三宝楼的西侧有三幢外观相同的大楼,分别是三德楼、三学楼、三慧楼。这里不让进。这是在墙外拍摄的三学楼。
西园寺罗汉堂,创建于明代未叶,清咸丰十年毁于兵燹。今第一进石拱门圆框,雕刻精美,即为明代遗物,其余均为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罗汉堂屋宇深广,共三进四十八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人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相对排列。五百罗汉造像姿态各异,闭栩如生,喜怒哀乐,无一不备;衣褶条文,清晰分明,无一雷同,是江苏省现存艺术性较高而唯一完整的清塑五百罗汉、除此之外,罗汉堂中的香樟木雕的四面千手观音以及造形奇特、生动逼真的济公、疯僧等渚多塑像,塑工精巧、惟妙惟肖,都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