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盂城驿
泰州三日休闲游的第三天是又旅游团安排,游览高邮盂城驿和文游台。
盂城驿开设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
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邮驿,称之“国之血脉”。秦王赢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设邮亭,汉建县,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地正式命名为高邮。从此高邮因“邮”而生,因“邮”而兴。
盂,古代盛饮食、水等的园口。盂城,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盂城驿位于城南馆驿巷内,明代南北大动脉(京杭运河)上的一处永马兼备的重要驿证。原规模宏壮,现存有厅堂、库房、廊房、马神祠,前鼓楼等古建筑,虽历经苍桑,但古风犹存,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遗珍”。
这是馆驿巷入口处的皇华牌坊
古盂城驿入口,右侧的鼓楼是驿站值更守夜,站岗望,传鼓报的制高点。
皇华厅又称正厅,为五开间明代建筑,其功能为传室政令的场所,驿站管理中心。中三间屏门止方悬挂“皇华厅”匾额,下方为“明、高邮州城图”,两侧悬挂“消息通灵会心不远,置邮传令盛德留行”的联。
明、高邮州城图

驻节堂又称后厅,整个建筑的梁柱为明代驿站遗存,特别是木雕丰富多彩、精美绝伦,是盂城驿的精华所在。驻节堂为四方宾客接待的地方。

东西房为古色古香的寝房
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高邮城城市很大,很繁华。民以经商和手艺为生。”
鼓楼内正北面顶部的墙壁上有陈从周题写的“湖天一览楼”匾额。匾正下方楼梯的南面架着一面直径一米多的牛皮大鼓。

站在鼓楼二层的回廊上凭栏远眺,高邮城的亭台阁塔历历在目,湖光河色尽收眼底。
古盂城驿外面的路叫馆驿巷,其西入口处有皇华牌坊。
据《高邮州志》记载,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处“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1997年,高邮市政府于盂城驿旁的运河大堤上重建秦邮亭。
运河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