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吐鲁番地区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叫高昌,一个叫交河,它们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我们要去的是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古城遗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交河故城是一块天然的黄土台地,离两侧河谷高达30米,所以没有城墙,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之一。东区的居民区,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减地法”简单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已的家园。除了用大量的“减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区,多用“干打垒”的形式,所筑的板夹泥垛墙,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筑特色之一。在街道两侧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门和一扇窗,相必这也是古代的百姓为了防止敌人入城之后而设的保护手段吧!
我们从南门进入
进入南城门,中间是一条笔直而宽敞的中央大道,长350米,宽3米,这条横贯南北的中央大街又叫子午大道,是故城的中轴,它通向最北端的寺院区,它把故城分成了东西两块。

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73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东边是官署区。这些采用“减地留墙法”建起的坊区,已是残墙断壁,但掩盖不住昔日的繁华。






这是最北端的寺院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