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1——
大雅堂、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唐风遗韵

10月30日到11月8日,我们参加了神游之旅组织的“纯净天堂——尼泊尔全景9日游”。10日乘坐7:45起飞的国航CA1947航班前往成都。下午我们自行安排先后游览了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宽窄巷子。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成都西郊的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携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诗人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其位置。在这4年中,杜甫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改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杜甫草堂分为大雅堂、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展览区。



情系草堂陈列室


大雅堂外的杜甫塑像



大雅之名源自《诗经》之“大雅”。500平米内,陈列着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诗人雕塑。
磨漆壁画64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幅。壁画以连环组合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生活的主要阶段以及《望岳》、《秋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浓缩在有限的平面内,形象地展示了诗圣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苏东坡 宋(1036-1101)
汉白玉 作者:叶毓山

李清照 宋(1084-约1151)
铸铜 作者:钱绍武

李白 唐(701-762)
汉白玉 作者:叶毓山

白居易 唐(772-846)
铸铜 作者:高魏

陶渊明 晋
(363-427) 乌木 作者:叶毓山

黄庭坚 宋(1045-1105)
铸铜 作者:叶毓山

屈原 战国(公元前340-278)
乌木 作者:叶毓山

陆游 宋(1125-1210)
铸铜 作者:叶毓山

辛弃疾 宋(1140-1207)
铸铜 作者:叶毓山

李商隐 唐(813-858)
铸铜 作者:任文勇

陈子昂 唐(661-702)
铸铜 作者:钱绍武






更多照片见相册 《成都杜甫草堂1》 (共35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