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瑞经典十日游44——意大利
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古罗马废墟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9万人数的观众。
斗兽场由韦帕芗(Vespasian)皇帝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由强迫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虏修建而成的,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实墙,总高度为50米。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
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1米,宽25.7米,纵深7.4米。它拥有3个拱门,中央的拱门高11.5米,宽6.5米;两侧的拱门则高7.4米,宽3.4米。拱门上方由砖块所砌成,表面则有雕刻图案。君士坦丁凯旋门主体是由几根分开的圆柱及刻有铭文的顶楼所构成,设计类似位在古罗马广场的塞维鲁凯旋门。而拱门的下半部则被认为是建筑师参考更古老的纪念碑来设计的,也许是来自于哈德良皇帝时代。






古罗马废墟,位于斗兽场之旁,是昔日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是现存世界最大面积的古罗马废墟,建有无数的宫殿和建筑群,现在却只剩下颓垣败瓦,一片荒凉。古罗马废墟,高耸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三根孑然兀立的石柱和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萨图尔诺农神庙、维纳斯女神庙、罗莫洛神庙、恺撒神庙、和平神庙,也都化作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和一堆堆歪七倒八的石柱,已经很难想像当时的繁华景象了。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里面,都是外观,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围绕斗兽场走了一圈,随拍了这些照片。






更多照片见相册 《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 (共44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