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上海文化广场
上海文化广场的历史浓缩了上海的沧桑变迁,牵动着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结。早年属于法租界,为法商赛狗会,供跑狗赌博之用。解放后,成为上海市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心。1952—1966年,文化广场举行重要的政治集会、报告会626场,参加人次201万。1949—1988年,文化广场共举办演出2557场,其中外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18场。 1997年,改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上海精文花市,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 2005年上海“精文花市”10月10号关闭。2006年开始重建,2011年夏,下沉式剧场——上海文化广场迎来投入使用后的首次演出。
上海文化广场占地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剧场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5.7万平方米建在地下,建筑高度23米,地下最深处达到26米,拥有2010个座位,剧场的其观众容量和舞台面积为世界第一。文化广场的舞台是一个高科技、多变幻、多功能的舞台,为适应多变化的音乐剧剧种,文化广场的舞台不仅有平移、推拉、旋转的功能,还有在国内首创的喷水、制冰装置,高科技手段将融合于音乐剧的创作之中。观众大厅很漂亮,中间的喷泉立柱,以及正面墙上的巨幅玻璃艺术屏《生命之源》是最夺人眼球的。
对老的文化广场不算陌生,但已是老早以前的事了。重建后的文化广场,我一直无缘前往。这次在新民晚报上看到音乐剧《国之当歌》作为公益演出,全场票价一律80元,在网上订了票,结果抢到了最好的座位,一楼六排中间。3月29日是我第一次踏入了文化广场,观看了这场演出。
演出前我们提前到达。拍摄了一些外景和观众大厅和剧场的照片,按规定演出时不让拍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