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2

标签:
杂谈 |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春之舞》台湾 杨惠姗
《清泉映兰》杨惠姗(台湾)
琉璃是中国历史上对玻璃的一种称谓,述说着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感情。
杨惠珊倾其心力挖掘和恢复的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年间出现的“脱腊铸造法”,在这基础上,经上千次的实验,历时三年有余,发展出“铸造与浇注合成”、“玻璃粉材料”、“定位着色”等,使她的创作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作品意蕴深邃,千姿百态,尽显琉璃的华美。
2009年,杨惠珊于台湾高雄佛光山与西安法门寺展出一百八十尊琉璃佛像,她的“千手千眼千悲智”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永久典藏和展出。(博物馆三楼展出的以佛像为主的作品,非常吸引人,但是不能拍照。)
法国 埃米尔·加勒作品《浮雕花瓶系列》1
法国 埃米尔·加勒作品《浮雕花瓶系列》2
法国 埃米尔·加勒作品《浮雕花瓶系列》3
法国 埃米尔·加勒作品《浮雕花瓶系列》4
法国 埃米尔·加勒作品《浮雕花瓶系列》5
法国 埃米尔·加勒作品《浮雕花瓶系列》5
《龙田》日本 藤田乔平
《五色之舞》日本 藤田乔平
《五色之舞》日本 藤田乔平
《红白梅》(小)日本 藤田乔平
《红白梅》(大)日本 藤田乔平
《3V》史丹尼史雷夫·李宾斯基(捷克)
《方尖碑》庄小蔚(1957,上海)
《Still Alive Stele》安东尼·勒彼里耶(1952,法国)
《Trios》但丁·摩利欧尼(1952,美国)
《Femme》安·沃尔芙(1937,瑞典)
《小提琴》布利提拉·诺法克(1952,捷克)
《Tea Rose Bouquet Banded Cube》保罗·史坦卡(1943,美国)
《City》杰·马斯勒(1949,美国)杰·马斯勒
《Seeded Messenger》艾里克·希尔顿(英国)
《Space Messenger》杨·罗里查克(1944,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