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丁国家公园,位于恆春半岛南部,为台湾少数同时涵盖陆域与海域的“国家公园”之一,海域面积15206.09公顷、陆域面积18083.50公顷,合计共33,289.59公顷。成立于1984年1月,是台湾第一座国家公园。其位置三面临海,东面太平洋,南濒巴士海峡,西邻台湾海峡,北接恆春纵谷平原、三台山、满州市街,港口溪、九棚溪等。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4公里。
垦丁公园属热带性气候,地质以珊瑚礁为主,猫鼻头、龙坑、鹅銮鼻附近,皆可看到裙礁、海崖、海蚀沟等发达的珊瑚礁地形;海湾堆积的砂粒,则含有大量的贝壳砂;而垦丁森林游乐区、社顶自然公园及鹅銮鼻等地,则是隆起的珊瑚礁台地;受东北季风影响,区内也形成了砂瀑、砂河、砂丘等风成地形。
由垦丁往鹅銮鼻方向,沿途可看到有一状似帆船的珊瑚礁岩矗立于海中,看起来像是即将启航的帆船,因而被称为船帆石。船帆石高约18米,是因为附近台地上方滚落至海边的旧珊瑚礁石,因其岩质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岩坚硬,因此在其他珊瑚礁被侵蚀后显露出来,矗立在海上,由台地上方可见到其它巨大的珊瑚礁岩可为证明。船帆石颇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侧面头像。
鹅銮灯塔为鹅銮鼻公园的标志,塔身全白,为圆柱形,外观以炮垒为建筑,并以炮台作为塔基,而且在围墙上设有枪眼,四周更设有壕沟,为全世界唯一的武装灯塔。经过大型旋转透镜后,光力为1,800,000支烛光,每十秒一闪,照射距离达二十七点二浬,是目前台湾光力最强的灯塔,被称为“东亚之光”。
猫鼻头风景区位于恒春半岛的东南岬,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的分界点,与鹅銮鼻形成台湾最南的两端。猫鼻头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鸟瞰似女孩的百折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称,因为这里有一块礁石外形状若蹲仆之猫,因此得名。
从鹅銮鼻远眺大尖山,所呈现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海”景像,是垦丁国家公园的标志。蓝天、白云代表着垦丁终年晴朗温暖的气候,青山、碧海则说明肯定是一座兼涵山海盛景的国家公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