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崇明岛的东端,是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每年有108种、数百万只湿地鸟类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转,其中珍稀保护鸟类有白鹳白头鹤小天鹅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而崇明东滩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尤为重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向长江排放的水体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各种污染物,东滩的存在相当于一个建在长江口的高效污水处理厂。
2001年崇明东滩被列入《拉姆萨公约》(Ramsar
Convention)下的“国际重要湿地”,2002年中国政府将东滩湿地列为未来5到10年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东滩还有个别号:涉禽王国。春秋两季,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澳大利亚─西伯利亚之间迁飞,崇明岛恰位于这条长达万余公里的迁飞路线中间,成为候鸟“驿站”。经科技人员多年观察,停在东滩的鸟类共有312种,有白鹳、白头鹤和中华秋沙鸭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小天鹅和小青脚鹬等十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世界性长距离迁徙鸟类达百余种,大部分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鹬类和雁鸭类。全世界仅600只黑脸琵鹭,东滩一下子发现了20多只;全球白头鹤不超过6000只,东滩发现120多只。像这样超过世界种群数量1%的鸟类,东滩有6种,这是东滩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要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