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其规模巨大,雄伟壮观,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八十年代以前,中华门城堡常年废弃,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1980年正式开放后,在国家旅游局、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园林局及秦淮区人民政府等单位领导和规划下,采用边开放、边维修、边完善内部设施的办法,相继设立了中华门史料陈列室、盆景园等,完成了城堡四周居民和多家商店工厂的搬迁以及大量积土乱石的清运平整,全面整修了二层朝北墙体,并着意绿化、美化环境。到目前为止,除敌楼、绞关亭外,基本上恢复了古城堡的原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