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威 人生因一个搭讪而改变

标签:
刘恺威杨幂千山暮雪如意hold住爱 |
分类: 星光无限 |
2500集电视剧,11年龙套经历
刘恺威
人生因一个搭讪而改变
“我很幸运,大家还没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时,我先看到了。”这是杨幂对男友刘恺威的评价。
“如果你们觉得我听了这句话后心里会不舒服,那也太小看我的心理素质和这么多年的历练了吧。”这是刘恺威听到“他是因为杨幂才走红的”这句话后的反应。
刘恺威有哪些吸引杨幂的优点,又有哪些足以让他自信的历练,趁着刘恺威与杨幂主演的爱情电影《HOLD住爱》上映之机,科学新生活记者赶紧对他拷问一番。
媒体:北京《科学新生活周刊》
本刊记者:黄思维实习记者:李丽新
明星档案
中文名:刘恺威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74年10月13日
家庭成员:父亲(香港资深演员“老戏骨”刘丹)、母亲、妹妹
经历:1993年参加加拿大华人歌唱比赛夺冠,随后进入TVB艺员训练班,毕业后正式踏入演艺圈。
2005年离开TVB,转战内地,2011年年初,凭借电视剧《千山暮雪》走红。
2012年,因公开与内地当红女星杨幂的恋情人气暴增。
这一面——孝顺
前段时间,刘恺威在香港给女友杨幂置办千万房产的新闻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自从公布了恋情,大家注意的都是作为恋人的刘恺威对女友的爱护,却忽视了作为儿子的他对自己父母的那份孝心。
天天都过“母亲节”“父亲节”
早在前几年,在存到第一笔存款后,刘恺威就给家里换了新房子。拿到新房钥匙那一刻,刘妈妈激动得落了泪。
刘爸爸曾向媒体爆料,除了内衣,他身上穿的都是刘恺威给他买的,他的车也是刘恺威孝敬的。
除了在经济上孝顺父母,在精神上,刘恺威更对家人爱护有加。因为经常在内地拍戏,他养成了隔一天就给妈妈打电话的习惯。直到现在,刘恺威依然跟爸爸、妈妈、妹妹一家4口住在一起。回到香港,除了偶尔上街买些必需品外,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在家陪爸妈聊天,跟他们一起看电视剧。
都说男孩儿大了,跟爸爸的话就少了,这说法在刘恺威身上并不“显灵”,每次回家,他都跟爸爸有很多话聊,“我爸爸就是个大小孩,跟他在一起,聊的都是八卦,他会跟我讲他那时候跟刘德华、梁朝伟他们合作的故事,说他们放了工后一起去打桌球,精力旺盛得不愿意睡觉,特别开心。有时候,他也会跟我感叹现在演艺圈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上次见刘恺威时,正好马上要过“父亲节”,记者问他,父亲节会给爸爸买什么礼物?刘恺威笑笑说,其实他从来就没有“父亲节”“母亲节”的概念,“如果因为那天是父亲节,就给爸爸买个礼物,请他吃顿饭,那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我来说,天天都是母亲节、父亲节,因为只要有空,我就会请爸爸妈妈吃饭,送他们礼物,陪他们聊天。”
这一面——和善
采访刘恺威那天,先参加了他的一个粉丝见面会。那两个小时里,他一直站在台前,非常谦和地跟大家聊天、唱歌、讲笑话。见面会结束前,刘恺威跟每位粉丝微笑合影,等跟四五十位粉丝一一合完影后,他那个标志性的拍照姿势和微笑表情已经足足保持了半个多小时。
“绅士、温和、有修养”,这是杨幂的爸爸、《超级访问》主持人李静等很多人对刘恺威的第一印象,也同样是他留给本刊记者的第一印象。
“星二代”从不把演员当明星
要探究刘恺威这谦谦君子个性的养成,不得不提到他从小的家庭教育。
刘恺威的爸爸是TVB(香港无线电视台)老戏骨、83版《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的饰演者刘丹。用现在的话说,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星二代”。
但是,刘恺威从小过的生活可没有半点“星味儿”——他念的是普通学校,吃穿用度与班上其他孩子无异,过生日除了会多块生日蛋糕外,爸爸妈妈从来没给他办过生日派对。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小时候甚至连看爸爸演的电视剧的机会都没有。
是妈妈让刘恺威过上了这种非典型的“星二代”生活。
刘妈妈一辈子没出去工作过,她惟一的职责就是在家管教一双儿女。都说严父慈母,但刘妈妈却是个典型的严母,她给孩子列了很多规矩,比如,过生日不给办派对,不许看电视,晚上做完功课就得睡觉等等。
小时候,刘恺威每天晚上9点多钟就得上床睡觉,所以他都是第二天到学校后才从同学口中得知:“昨晚你爸爸教郭靖打了‘降龙十八掌’,好厉害啊!”每每这时,刘恺威就觉得自己特别惨,作为金庸迷竟然看不到爸爸演的《射雕》,还得从同学口里得知剧情,这也太没面子了吧!他也想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看一眼,可妈妈始终坐在客厅把守,他哪里有机会!
但也正因为刘妈妈管教严格,让他从来就没有“明星”的概念,从小,他觉得爸爸每天出门拍戏就是去上班,跟同学的爸爸没有差别。这种打小养成的观念让他长大后对所从事的演员职业看得相当透,“演员不就是个工作吗?和片场其它工种没有差别,没什么了不起,没必要因为自己演配角就自卑,演了主演就可以摆架子。”
这种观念影响着他今后的演员路。
放下架子交个朋友改变了人生
“喂,是恺威吗?我是XXX,我现在在中央电视台当执行导演,眼下正在筹拍一部清装戏,想让你过来演男二号,你有空吗?”
8年过去了,刘恺威依然清晰记得,他是在香港尖沙咀开车时接到了这通改变他事业走向的电话。而与这位朋友的相识经历,他更是念念不忘。
那是1999年,刘恺威跟着一个香港剧组到北京怀柔拍摄一部叫《龙凤斗智蟠龙坊》的电影。主创大多都是香港人,拍戏间隙,大伙儿总是聚在一块用广东话聊天。
当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时,刘恺威注意到,一位在戏里演小配角的大陆演员总是一个人待在墙角无聊地发呆,没有人理。入行五六年了,刘恺威深知在剧组孤身作战的那份寂寥,为了好好珍惜聚在一起拍戏的缘分,他主动上前跟这位不起眼的演员搭起了讪。
一聊天,刘恺威惊讶地发现,这个还在中戏念书、总是一个人蜗在墙角的孩子是那么健谈、那么搞笑,跟他聊天时,自己从头笑到尾。就这么聊着聊着,两个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这部戏只在怀柔拍了12天,拍完后,大家就收拾行囊各奔东西,之后好几年都没怎么联系。直到2004年那天,人在香港的刘恺威突然接到了这位朋友的电话,此时,这位当年的小演员已经进了中央台当执行导演,筹拍这部叫《大清徽商》的古装戏时,他想起了那个陪他聊天的刘恺威,随后便有了那通电话。
那时,刘恺威完全没有“中央台”“执行导演”的概念,接拍前,他也根本没料到,这位因为自己谦和的个性结识的朋友会给他11年的龙套生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一面——敢闯
作为从小看港剧长大的80后,记者知道TVB里淹没着太多长得帅、会演戏、有经验的好演员,为什么刘恺威能从中突围,并沉浮十几年后,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龙套哥”成长为如今的当红炸子鸡?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有一条绝不能忽视,那便是他的闯劲。
理工男撞成了“龙套哥”
十几岁时,刘恺威随家人去了加拿大。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和计算,大学里,他读的是建筑专业。
当时很流行唱KTV,跟同学一块K歌时,刘恺威的嗓音得到了同学的大加赞赏。后来,在同学的鼓励下,刘恺威参加了加拿大华人歌唱比赛并一举夺冠。因为歌唱比赛的举办与TVB有关联,于是1993年,刘恺威机遇巧合地进入了TVB艺员训练班,毕业后便开始做了演员,第一部戏就是跟爸爸合作的。
虽然有父亲引路,可刘恺威在TVB发展得并不顺利,演《大清徽商》之前,他在TVB足足混了11年,大大小小拍了2500多集电视剧,却始终难逃“龙套”命运。这些年里,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在《创世纪》中饰演罗嘉良的弟弟“叶荣泽”,但即便是这个角色,刘恺威也仍然觉得拿不出手,“可能是受基因的影响,我确实很喜欢演戏。但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演,加上又没什么天赋,那时候整个人的状态特别不好,每天浑浑噩噩的不知道在演些什么,经常因为拖慢了人家进度被骂,甚至还被骂哭过。”
就在迷茫之时,他接到了《大清徽商》的邀请,当时,他正好与TVB合约到期,于是就请了半年假,到大陆拍了这部戏。
从零开始闯内地
2004年拍的《大清徽商》让演了11年戏的刘恺威像刚入行的新人一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拍戏体验,“剧组去了敦煌、苏州、安徽等好几个地方实地取景,这在TVB想都不敢想,之前那11年,我基本都是在棚子里搭景演,头一次去实地拍,太过瘾了!”
让刘恺威感觉过瘾的不光是拍摄环境,还有内地的剧本制作和市场潜力,“这边投资影视剧的公司很多,市场很大,在剧本上花的心思也多,不像在TVB拍戏,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台词,演的都是雷同的故事情节,没什么意思。”
就是这次经历,让刘恺威一下子动了留在大陆拍戏的念头。当时,他与TVB的合约正好到期,作为TVB不太红的演员,他只有两个选择——续约或者不续,如果选择续约,一签就是8年,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三十而立的刘恺威一咬牙决定不签。
做这个决定之前,刘恺威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在TVB拍的最后一部戏已经演到了男主角,如果续约,未来至少不愁没戏拍,还可能会熬到比较好的前景;另一方面,他当时在内地完全没有名气,也没签约经纪公司,这意味着如果去内地发展,他得从零开始自己去找戏拍。在这种情况下,他爸爸提出了反对意见,劝他冷静一点,再等一等。但刘恺威相当坚持,他看准的是内地的市场前景和对于表演的追求,“内地市场很大,人才很多,所以可以做出《康熙王朝》这么有深度的电视剧,作为演员,我真的很希望能拍到几部这样的作品。如果留下来,可能一辈子都得在棚里拍戏,外面的世界很大,身为男人真的应该出去看一看、闯一闯。”最终,刘恺威不顾父亲的反对,来到了内地。
这一面——能屈能伸
“二十几岁时特别想结婚,但出来工作几年后,整个想法有了改变,会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能给她踏实的安全感,才敢娶老婆、生孩子。”“演戏时那种满足感,不是演员根本体会不到,所以不管环境多么不好,只要有人找我演戏,我都会去拍。”这是刘恺威说过的两句话,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生存需求和在精神上对于演戏的热爱,让他经受住了长达6年的浮沉。
哪里有活儿飞哪里
果真辞职后刘恺威就失业了。那时,《大清徽商》还没播出,内地观众根本不认识他,所以之后一年多时间,他都没在内地接到戏。
就在心急如焚的当口,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去新加坡电视台拍戏的机会,听到消息,他立刻飞去了新加坡。拍到后期,他又开始忐忑,下一部戏在哪儿?还要等多久?还算幸运,上部戏还没拍完,一位朋友又给他介绍了一个去香港亚洲电视台拍戏的机会。
那段日子,刘恺威完全不计较拍摄环境,哪里有戏就飞去哪里。空中飞人当久了,他手头上还列了张行李“必备”清单——手提电脑、DVD、小说、降火中药……每次出门时,他都会“照单抓药”。
这种四处“打工”的生活不仅锻炼了刘恺威的生活能力,更磨练了他的演技,尤其在香港亚洲电视台拍《义无反顾》这部戏时,因为对手演员是叶德娴、曾江、罗家英、郭蔼明这些演技派,让他在演技上一下子开了窍。
2006年,拍完《义无反顾》后,刘恺威接到了拍《大清徽商》时认识的一个朋友的电话:“我们有个戏想要你演男一号,但角色有点坏哦!”
刘恺威想都没想就去了内地,这部戏就是《换子成龙》,自从演了这部戏后,他在内地的片约慢慢多了起来,随后相继接拍了《顺娘》《凤穿牡丹》《一千滴眼泪》等好几部热播戏。
“卖股票”曲线救戏
当刘恺威在内地的“戏运”越来越好时,2008年的金融海啸来了。当时,连续有好几部本来已经谈得差不多的戏都因为资金问题突然“没戏了”。演员这个行业很现实,没有戏拍就没有收入,那时,刘恺威每天都在担心,“海啸”什么时候能过去?到底要撑到什么时候?
得知他没有工作,一个在香港做股票交易的朋友劝他:“反正你现在也没事干,不如来我们营业部做股票交易员吧!”这意味着他得转行,但刘恺威并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爱演戏,但对于男人来说,有份工作、能挣钱养家是最根本的要求。
因为从小喜欢数学、对理财又很敏感,所以股票交易员的工作对刘恺威来说并不是难事儿。每天朝九晚五按时上下班、还能挣到钱的生活也让他感觉轻松惬意。他甚至觉得,如果一直没有戏拍,为了生活,自己可能会一直做下去。只是下班后看到电视机,内心对于演戏的那份憧憬依然会像潮水一样拍打他的心间。
命运没让他等太久,半年后,刘恺威就接到朋友电话,说有戏找他拍。演戏的满足感让他迫不及待回内地,接拍了这部叫《娘妻》的电视剧。虽然这部戏投资并不大,但播得很好,从这部戏之后,他的戏运越来越好,不久后就碰到了让他一剧催红的《千山暮雪》。
去年拍电视剧《如意》时,刘恺威俘虏了内地人气女星杨幂的芳心,并在今年年初公布了恋情。刘恺威直呼那那是他人生中做得最好的决定,“公布之后谈恋爱简单多了,去哪儿都不要再躲躲掩掩了。”
但也正因为这段恋情,让很多人觉得刘恺威是借助杨幂的名气走红的,由此忽视了他这么长年的打拼,听到这样的评论,他会郁闷吗?采访时,谈及此事,刘恺威露出了标志性的谦和微笑:“怎么会不舒服?娱乐圈就这样嘛,有多少观众会真正关心你拍了多少部戏、工作多么努力?大家都喜欢看八卦,媒体朋友就会尽量挖八卦,做艺人的必须接受这个现状。大家愿意说就说好了,我真的很少关心八卦的,有这个时间生气,不如去吃点东西,和我妈打个电话。当然,还是要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这语气里尽显资深艺人的江湖豪迈。
后一篇: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