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还是不生?
(2012-08-08 17:45:01)
标签:
二胎独生子女80后杂谈 |
分类: 特别关注 |
“双独”家庭在各种压力下心态不一
二胎,生还是不生?
如今,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新爸妈”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新爸妈”思索着是否要生第二个宝宝。然而,许多生活在城市的“双独”夫妻却一直在纠结,面对二胎之惑,究竟是生还是不生?
特邀专家
赵嫣然
心有灵犀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
正方
让孩子从小就有个伴
儿子已上小学的小颖今年35岁,家境殷实,一直有生二胎的打算。不过,由于老公比较犹豫,夫妇俩迟迟不敢实施这个计划。但她表示:只要国家允许、身体允许,一定生育第二个孩子。“我是独生女,从小就是一个人长大,觉得很孤单。希望儿子能有个伴,最好能生个女儿就完美了!”
“两个孩子好啊,有条件生的话,还是别浪费指标了。”在某公司上班的顾女士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读初中,小女儿两岁多。她说,儿子对妹妹很关照,而妹妹也最喜欢哥哥,跟屁虫似的,哥哥说的话有时候比爸爸妈妈还管用。在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也非常羡慕女儿有个哥哥。
生两个可降低家庭风险
“如果可以,一定生!”在媒体工作的“70末”周周支持生二胎,只是由于她和老公不是“双独”,无法享受这样的权利。她认为,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太大,“生二胎可以降低风险系数。”
周周说,她的一位朋友5年前在一起车祸中遇难,失去独生女儿的父母悲痛欲绝。现在,他们已经快60岁了,逢年过节,老两口就到女儿的坟上哭两三个小时。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有成人风险、成才风险、发展风险,还有婚姻风险等。”周周解释,成人风险是指因为意外、生病导致的早逝风险,成才风险则指独生子女缺乏一个良好的、可以实施“同伴教育”的成长生态,发展风险是指一些独生子女缺乏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等。
父母希望能多生一个
“我们不放弃生育二胎的权利。”小敏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双方父母都希望她再生一个,而且说绝对不会让他们小两口负担,只要生了,双方父母各负责带一个。“如果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希望,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强后盾,我也不想生两个。”
两个孩子凡事可以互助商量
两个孩子有个好处:凡事可以互助、可以商量。经历祖父去世,更加坚定了小刘的想法。母亲有兄妹6人,在如此悲伤的时刻,亲情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多一个人分担痛苦,这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快乐多一个人分享,这快乐就增加一倍。
减轻孩子养老负担
小王说,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生活本钱剧增,夫妻二人又都是独生子女,要赡养4个老人,显然很吃力。疲惫不堪时,多想有个兄弟姐妹分担一下,惋惜没机遇了。既然如此,怎么说都不能让孩子像自己一样辛劳了,再生一个,减轻孩子负担。
不要投注太多精力在一个孩子身上
在林平眼里,现在的家长,都把精力投注在了一个孩子身上,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希望把自己的爱和精力合理地分散开,给孩子们一点空间和自由。少一份关注,多一份快乐。
就单纯喜爱孩子
赵峰说,没生孩子前,不晓得自己有多喜欢孩子;生了孩子后,仿佛唤醒了与生俱来的舐犊之心,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孩子,尤其喜欢孩子小的时候,胖乎乎,很可爱。
有经验了想实践
曹莉的感受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生育过一个孩子就全明白了。假如只生一个孩子,再多的经验也没用武之地。倘若再生一个就好了,不仅可以把经验用在第二个孩子身上,甚至还可以补充本来没经验带来的诸多遗憾。
反方
经济负担太重,养不起
“还生一个?不考虑了!”80后小杨去年刚升级为父亲,他和同是独生子女的妻子都在学校就职,年收入加起来有9万多元。
“不生孩子不知道,一生孩子吓一跳。连个品牌奶瓶都要好几十元!”小杨直呼“养不起”,孩子早产后住在保温箱内,一天就是一千多元,住了半个月;请个月嫂,一个月要5000元;加上奶粉、尿片、玩具、留念写真、早教费用……一年至少要4万元的开销,占了两人年收入的一半。对于是否生二胎,他和老婆观点一致:不能再生了!“我们本来就要照顾4个老人,再生二胎,全家就8个人了,背不起!”小杨说。
现如今,“养不起”成了大多数年轻父母不敢生二胎的主要原因。而生育了二胎的文静也表示,为了孩子她当起了全职妈妈,尽管省了保姆费,但家里收入减少,自己再不能像婚前那样随心所欲地购买衣物了。
过好小日子,图舒服
在网站上班的阿甜今年28岁,老公也有份稳定的工作,两口子年收入10万元。令其他上班族羡慕的是,阿甜老公家有一栋两层楼房,自己家住在一层,其它楼层出租,一个月租金收入万余元,作为“双独”夫妻的小两口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各自买了一辆车,购买了商品房投资,还有一些存款。
但夫妻俩结婚6年,只生了一个女儿,按道理再生一个根本没问题。阿甜却说,孩子出生前,两个人每天K歌、泡吧,自在得很,现在每天晚上要哄孩子睡觉、白天要带孩子上早教等,多了很多事情。如果生两个,事情会更多,小日子恐怕就没这么舒服了。
害怕束缚导致很多80后夫妻迟迟不肯要孩子,有的甚至打算丁克。
自己带孩子太累了
“不生了。”家住莲花池公园附近的小娟,儿子已经1岁多了,当被问及是否打算生育二胎时,她连连摇头,态度很坚决,“生孩子、带孩子,母亲付出的太多了,累。”
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一个孩子的培养上
挑幼儿园,挑小学,挑中学,挑大学,陪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怕不好好学习,怕跟坏孩子玩在一起不学好,怕被欺负,怕他欺负人,反正就是没完没了。不能想象再有一个孩子会怎么样。不说别的,光是耐心,都已经快被孩子磨光了。
“全心全意的爱不等于溺爱,想全心全意的爱一个孩子,就杜绝要二胎的想法。”孙丽的态度很坚决。
两个小孩打起架没法收拾
一说起要二胎,宋爽的头都大了。
“两个小孩肯定要抢玩具、吵架、打架。如果来个弟弟或妹妹天天相见,那是不是会天天上演这种戏?那可真是烦恼啊!再有个孩子,难免会进行比较,小的时候比吃穿,比父母爱谁多一点,长大了就比学习成绩,比工作比挣钱,甚至比男(女)朋友谁的好,孩子心态好,父母引导得好,那还好,万一父母引导不当,孩子心态不正,那可是会毁了孩子的。”
再生一个公司就炒我鱿鱼了
正在找工作的独生子女母亲赵明明惊呼:“现在还讲生二胎呀,一个孩子找工作都这么难了,再生一个,工作都没处找了。”
现在女性几乎都是职业女性,面对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很多公司和老板都觉得怀孕的员工是个负担——几乎大半年都无法正常工作,但却要支付法定工资,所以会想很多办法刁难怀孕的员工甚至迫使她辞职。
而一些女性原本拥有的发展事业的机会便会错过和流失掉,原本可以加薪晋级的机会也不得不搁浅。如果不生育二胎,想必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学习,去钻研,少走弯路,少吃苦受累。生活、工作也会增添更多信心和情趣!
养儿防老不实际
如果生二胎只是为养老,是不合实际的。如何保证孩子一定有出息,有钱供养父母?还是自己现在多努力,为自己的养老提前做计划,才更实际。
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冉冉说:“孩子多了,你就得永远围着孩子转,没有了自己的时间空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抱大了这个抱那个,操完了这个的心又操那个的心。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自己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啦。”
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孩子多了小时候争宠,大了父母有钱的争家产、父母没钱的推卸养父母的责任等。一碗水不可能端得那么平。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可孩子总会以为父母偏心眼,无限地给父母找麻烦加压力。
不想让好体形一去不返
小雪说,月子里落下腰疼的毛病,现在经常腰疼。生第一个孩子后,开始严重脱发,好吓人。喝汤撑下的肚肚还没消下去,恢复体形只能成为永远的梦。
记者发现
有意生二胎多收入工作稳定
采访中,记者发现,已经或准备生育第二胎的“双独”夫妻中,收入中等、工作稳定的占了大多数,他们的双方父母身体健康、有退休金,对小夫妻生育二胎抱支持态度,愿意出钱出力帮助他们。
由于抚育责任主要由女性承担,所以拒生二胎的“双独”夫妻中大部分是女性态度更为坚决,而男性持中立态度的居多。
专家观点
生不生根据自身情况定
赵嫣然认为,70末支持生育二胎与这个群体经济方面较为宽裕、思想方面较成熟有关。除了经济上的原因,80后独生子女群体更关注自身发展和个人生活品质,“传宗接代”的意识变淡薄。因此,尽管生育政策已经放宽,但很多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夫妇仍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甚至不生孩子,这都是正常现象,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多。
她认可生育二胎的好处多过养育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关注,导致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容易养成其自大自私的性格。现在,很多‘问题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而两个孩子共同成长对孩子有好处,“比如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除了陪伴意义外,还能帮助孩子更多了解和认同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的社会角色,帮助孩子树立性别意识。”
“不过,一些80后即便当上了父母,却对父亲、母亲角色的功能没有正确的认知,如果再生育二胎就会更加手忙脚乱。因此,生不生二胎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生育观。”她认为,是否生育二胎,还是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夫妻心理成熟度以及父母的身体状况等条件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