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1881062327
用户188106232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47
  • 关注人气:2,1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清  如果能重来,我可能选择做医生

(2012-05-29 09:24:03)
标签:

海清

心术

吴秀波

张嘉译

六六

美小护

娱乐

分类: 星光无限
海清说,拍《心术》的前前后后,让她记忆深刻,因为看到了生命以及破解医患矛盾的另一面。
 
 
媒体:《科学新生活周刊》   本刊记者 黄思维
 
“看到肠子、大脑,
我觉得生命不神秘了”
医生:“没事儿,你过去看看吧,他不会跟你说话的。”
在医生的鼓励下,海清走近了那个病人。看着病人脸上的痛苦表情,海清很心痛,也很纠结——“肠子流出来了”是什么样,我从没见过,确实有点儿好奇。这几个字想想都瘆人,看了会不会难受?可马上就要拍的《心术》里将有很多做手术的真实镜头,现在不看,迟早也会看的。戏都接了,与其抵触,不如敞开心扉接受吧!
片刻的思索后,海清把目光挪到了那位病人腹部,看到那流出来的肠子,刚开始的确有些害怕,但看着大夫帮病人一点一点做全身消毒,海清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内心的害怕渐渐减少,之前的好奇也随之减淡。
当时,海清正在拍《请你原谅我》,想着这部戏拍完后马上就要拍《心术》演护士,她便趁着空档跑到上海华山医院实习了3天。那晚是她实习第一天,上的是急诊夜班,一个晚上来了好几位患者,最严重的就是这位肠子流出来的病友。但这只是“小菜”, 第二天早上8点,海清进手术室观摩,“迎接”她的竟是一台开颅手术!
得亏海清小时候老看《科学世界》,从小就对生命是从那儿来的、会走向那个地方、人体器官长什么样等问题充满好奇。所以得知是开颅手术后,对于“脑袋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奇战胜了内心的恐慌。
医生做开颅手术的整个过程中,海清一直盯着看,随着手术推进,她看到了脑部一层层的结构,看到医生找到了疼痛点,把瘤切出来的过程,这时,海清在心里说了一句:哦,原来人的脑子长这样!
在医院实习这一个月里,海清前后观察了近40台手术,从开颅到剖腹产几乎都有接触。经过观摩手术,她发觉,人们之所以对生命感到好奇,是因为太不解生命了。一旦了解了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生命早就一二三四五排列好了,并不神秘。
通过这3次实习,海清还发现,对生命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自己其实很有做医生的潜质,“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可能会选择做医生,因为他们跟生命如此接近。”
“观摩了40台手术后,
我对医生的信任感增加了”
做开颅手术的那位病人刚刚当上妈妈,孩子才6个多月,但不幸的是,她被诊断为脑胶质瘤晚期!
被送进手术室后,病人突发癫痫,医生集中全力赶紧抢救,病人醒来后,医生又对病人进行安抚,然后给她消毒。
看着医生紧锣密鼓、相互配合着做这些程序,站在一旁的海清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职业——演戏,那一刻,她觉得做手术跟拍戏很相似,“拍戏是个团队行为,我们演员在镜头前表演时,导演正在观察、摄影师正在拍摄、灯光师正在布光、服装师正在准备下一场戏的服装……整个团队都在密切地配合着。做手术也是这样——手术开始前,有人在消毒、有人在检查仪器、有人在配麻醉药……那时的手术室像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所有医护人员都在齐心协力做战前准备。手术开始后,你会看到副将、主将、主帅一个个按照程序上台动刀,配合紧密,直至手术结束。这种团队作业的流程真的跟我们拍戏很像!”
在此之前,海清和很多人一样,对医院不了解,也特别害怕进医院看医生,有些小毛小病都自己忍着。前年,她得了一个不太严重的病,但就是拖着不去看医生,结果拖到最后去医院开了刀,住了一个多礼拜院。这回去医院实习,观摩了那么多台手术后,海清说,她现在对医院、对医生信任多了,“因为我知道了做手术是一个团队在努力,从底下的辅助到麻醉师再到主刀……会有一个团队在为病人的生命负责,这些团队少则五六个人,多则十几人!所以,一定要信任医院。”
“父亲4次病危,
让我明白生死是件平常事”
去年8月25日,是飞天奖举行的日子。那晚,海清凭借《媳妇的美好时代》拿下了最佳女演员奖。可不知怎地,拿奖那天,海清却莫名特别不开心,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舒服,心情无比沮丧。
拿到奖的当天晚上,海清再次拨了爸爸的电话,可接电话的还是妈妈,她说:“你爸爸有点不舒服,睡觉了。”在此之前,海清已经给爸爸打了两天电话,爸爸都没接,而平常,爸爸没有一天不接自己电话!
那晚,海清一宿没睡着,心里始终惶惶不安。第二天一早,她又给妈妈打了电话,这回,妈妈才告诉她,爸爸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正在医院抢救!海清恍然明白,头天晚上的焦虑不安是父女连心的感应所致!
按照计划,海清那天得赶到上海拍摄《心术》,但实在放不下父亲的病情,一向敬业的海清无奈向剧组请假,然后飞速赶往南京。万幸的是,海清赶到医院时,爸爸已经被抢救了过来。
海清是家中独女,妈妈身体也不太好,得知爸爸生病后,在上海拍《心术》的她只要晚上收工早,就会立刻开车赶赴南京看望爸爸,这么来回奔波了20多天。
父亲生病期间,前后下了4次病危通知单。那段日子,最可怕的是,海清的戏一开拍,那边就打来电话说父亲要抢救,但那一刻,海清根本没办法请假。
一天,海清给爸爸签完手术单返回上海拍戏,那是一场特别欢快的戏,当时她的面部表情基本不受自己控制,但还必须放下杂念,进入到“美小护”的状态里去。那是海清惟一一次因为情绪原因记不住台词,好在搭戏的一个是张嘉译、一个是吴秀波,这两位实力派演员一个给海清对台词,一个帮海清接台词,才保证每一条演出都稳稳当当通过。演完那场戏后,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海清立马跑到厕所痛哭一场。
最凶险的一次是父亲晚上要做手术,海清在剧组不敢哭,怕影响自己情绪,也怕影响别人情绪。
海清咬着牙把戏拍完后立刻赶到南京。正当父亲准备进手术室时,医院突然送来一起车祸病人,情况十分危及。当时医生人手不够,要先抢救伤者,原本准备给海清爸爸输的血也被拿去救车祸病人了。海清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可是没办法,只能一边等着那台手术结束,一边企求老天保佑爸爸平安。海清说,那一晚,她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无助,也一下子意识到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吉人天相,海清父亲顺利康复。经过这一个月的折磨,海清说,她感触最多的是,明白了原来生死这么平常,“那一个月里,我分分钟都可能失去我爸爸!而在此之前,我总觉得生死是大事,离我们很远。但现在想想,生死真的是件特别平常的事,所以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准备好死。而且,平时真的要对自己好一点,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在医院的实习和陪护爸爸的经历让海清获取了很多护理知识,也让海清切身感受到了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台机器,如果我们能多学一些维护这台机器的知识,就可以更好地帮助病人,也帮助自己。”
“医生3分钟看一个病人,
没法要求他们对每个人笑”
“柏寒老师生病时,我在医院陪她。当时,柏寒老师吐了6袋血,但没见到一个医生。见到这样的状况,我头皮发麻,最后动用私人关系找到了医生。可直到柏寒老师去世,我还是没见到她的主治医生。”这是《心术》北京媒体见面会上,海清说的一段话。此言论一出,被人理解为“海清批评医生冷漠”,更有人说,她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上添油加醋。
对于别人的误解,海清进行了解释,她说,这其实只是她在媒体见面会上说的前半段话,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从一个患者家属的角度来看,医生是病人的惟一,所以都希望医生像病人家属那样对患者百分百用心;而她还说了后半段话,后半段则是想借柏寒老师的事表达出另外一层意思——“一个医生一天要面对几十个病人,如果让医生对每位病人投入过多的个人情感,是会影响医术的。所以,处理医患关系,换位思考最重要。”
海清说,她能感悟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来自她在医院实习和照顾爸爸时的经历。实习期间,海清发现,医生平均3分钟得看一个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医生想去听病人倾诉,想给病人心灵抚慰,他也做不到,“跟前面的患者聊太久了,后面的病人看不了病了怎么办?资源就这么多,他们只能尽最大能量地利用。”
爸爸生病期间,海清亲眼看到夜班时,护士们常常需要面对一百个病患,而且很多都是重症,有个夜班护士脚都走肿了还忙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海清选择了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看到爸爸挂着的水快滴完,她就会提前叫护士,以便给她们时间缓冲。“其实我是多么盼望能有个护士站在爸爸身边不动,或者随叫随到,但现实情况是,父亲是我的百分之百,但只是医护人员的百分之一。”
正因为有了这些感触,海清说,她很希望通过这部《心术》增加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作为医生,你要明白,对于病人来说,生病就是他和他的家属百分百的事情,所以要理解病人的急切;作为病人,你则要明白,医生一天要看40个病人,你的病情只是他1/40的事情,所以他是没法和你和颜悦色的,他又不是知心大姐!双方换位思考,或许能多一份信任、希望和关爱。”
深度对话
海清 《心术》是把刀
本刊记者:《心术》播出后,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你觉得这部戏的特别之处在哪儿?
海清:一般的电视剧看了之后,观众要么捧腹大笑,要么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但基本上笑过、哭过就完了。但《心术》不同,它里面有一些现实的东西,它很真实、很生活化。看完之后,不是光哭一下或者乐一下就完了的,它还会引起观众很多思考。在这方面,我觉得《心术》跟《蜗居》很像,我想,这也是《心术》能得到这么多关注的原因。
本刊记者:你觉得《心术》在改变医患关系上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海清:与其说《心术》这个剧是一剂药,不如说它是一把刀,它划开了医患之间这个脓包,但治疗这个脓包的良药在哪儿,我想着,这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所有人开来药方。
本刊记者:就你的感受来说,你觉得开出这个“药方”的方向在哪里?
海清:理解!如果医患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就能化解很多矛盾。
 
海清:护士人美心美也愁嫁
“拍《心术》之前,我去医院实习了3次,我发现医院里有好多‘美小护’——对象不好找,工作累,挣钱少,时间不自由……希望大家看了《心术》后能理解她们的苦。”演完热播剧《心术》中的“美小护”后,海清向本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找对象不敢说自己是护士
剧情:海清在《心术》里演的“美小护”32岁,未婚,没男友,总被同事嘲笑“嫁不出去”。好不容易相亲时碰上了意中人,却遭对方拒绝,理由是“我妈妈不希望我找一个护士”。以至于她后来相亲时,只敢说自己是在医院工作,根本不敢提自己是护士这茬事儿。
观众提问:护士多好啊,能打针,能喂药,能护理,还懂点医学,怎么会嫁不出去呢?
海清实习报告:护士是真愁嫁!
“都说‘一个护士半个医生’,演《心术》之前,我也一直觉得护士应该很好找对象,老人生病还能帮忙照顾,多好!直到为角色去医院实习,认识了一帮护士女孩儿,听她们诉说这样那样的婚嫁苦恼,我才知道,原来现在护士特不好找对象。就是因为她们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又不被人理解。跟美小护一样,很多护士都是等相处出感情来了,才敢告诉对方自己是护士。”
“像带我实习的那个护士今年34岁,非典时需要人献血,她第一个站出来说:‘我来吧!’有同事开她玩笑:‘你是想立功当护士长吧!’这个女孩说了一句让所有同事肃然起敬的话:‘你们都有家有室,各种牵挂太多。我就一个人,我不来谁来?’这么好的姑娘到现在还单着呢!她现在基本以医院为家,经常加班,一句怨言都没有!”
每天工作十几小时
剧情:剧中的“美小护”把医院当家,任劳任怨,一个人干两份工,可工资只有3900块。
观众提问:现实中的护士真是“干两份工拿一份钱”吗?
海清实习报告:护士确实又苦钱又少。
“护士中有一个工种叫‘辅助护士’,做手术时,她们专门负责给医生递器械。实习之前,我以为递器械很简单,直到跟了几台手术,才知道这个活儿太不好干了!她们往往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偶尔空闲时才能稍微坐一坐,我看到好几个护士都带着护腰,她们说,不然坚持不住!”
“除了辛苦,她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多人8点不到就进手术室,一天工作十几、二十几个小时都有可能。吃的也不好,盒饭里就一盘青菜,两块干带鱼。”
“据我了解,她们一个月也就3000多块,三班倒,休息不固定,没有外快可挣。尤其在公立医院,护士熬一辈子,到头也就是个护士长,还是20、30个护士里选一个,剩下的可能一辈子都是普通护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