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脂肪肝 须终身防“硬化”
(2011-03-17 18:05:47)
标签:
肝脂肪肝酒饮食健康杂谈 |
分类: 健康视野 |
8类人群很危险、轻度症状也需重视
记者 王硕
特邀专家 贾继东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专家提示:
部分轻度的脂肪肝的确有自愈可能,但也有部分脂肪肝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对于体检中出现的任何程度的脂肪肝都必须加以重视。
案例
专家解读:
其实,诱发脂肪肝的因素很多,除了长期喝酒导致酒精中毒容易诱发脂肪肝外,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过度肥胖、糖尿病、缺乏运动等都有可能诱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损害也能诱发脂肪肝。
在脂肪肝形成的早期,肝脏内没有炎症性改变,肝细胞损害较轻,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肝功能检测也是正常的,往往在B超检查时被发现,这种轻的肝脏脂肪变性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如果继续发展,肝脏内会出现炎症性改变,称为脂肪性肝炎。这时候,由于肝脏发炎,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实验室检查则发现转氨酶升高。如果此时不加以控制,就会有部分患者发展成进展性肝纤维化,进而成为隐源性肝硬化。
通常情况下,脂肪肝在短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较小。如脂肪在肝内堆积不断加重,发生肝硬化可能性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对脂肪肝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忧,绝大多数慢性脂肪肝的预后良好,如能早期诊治,可以阻止其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
要想预防脂肪肝,除了要控制饮酒外,还应该多增加体育锻炼,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还需注意慎用药物。此外,心情要开朗,注意劳逸结合。
治疗脂肪肝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去除病因。营养失调性脂肪肝患者应调整营养供给,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要控制体重,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要积极治疗糖尿病。停止饮酒,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增加运动,降低体重和腰围。伴有明显转氨酶升高者,可适当应用护肝药物,但应用种类不宜过多,也不能用其代替运动和饮食控制等行为干预疗法。一般来说,每周要进行三到四次的体育运动,每次持续45分钟以上,运动中应稍微出汗。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和B超,以观察疗效。转氨酶正常后可以停药,但仍应控制饮食、经常运动、避免饮酒。综合治疗措施需要贯穿终身,否则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有可能复发。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脂肪肝总发病率将近20%,其中8类人易患脂肪肝。
人群 |
病因 |
肥胖者 |
由于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脂肪分解可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多,大量的脂肪酸不断地被运往肝脏。同时一些肥胖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肝脏对脂肪酸的合成,使大量的脂肪酸蓄积在肝脏,造成脂肪沉积在肝脏中。 |
嗜酒者 |
酒精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可导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因此,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越容易堆积,越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
年长者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运动量也随之减少,脂肪沉着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同时中老年人罹患内分泌疾病者较多,如糖尿病可造成代谢紊乱,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
喜荤者 |
不少年轻人常常参与家庭聚会、朋友宴请,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食物会使肝脏负担加重,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增加,或转运、利用减少,就会导致肝内脂肪堆积。 |
少动者 |
长期不运动会导致体内过剩的养分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则表现为脂肪肝。 |
饥饿者 |
经常饥饿的人,由于血糖降低,肝组织中的脂肪酸被调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致肝脏脂肪堆积。 |
营养不良者 |
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脏转运甘油三酯时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
肝炎者 |
由于摄食过多、运动减少,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脂肪在肝内存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