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票的风格

(2016-08-30 15:51:58)
标签:

杂谈

最近A股有一个涨势非常让人瞩目的大妖股,而且也有卖方在努力地推,然而我却通过一些其他的途径了解到该公司的大股东财务状况非常窘迫,处于破产的边缘。因此,上市公司成了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股价有着极强的诉求,拼命地做市值管理,并祭出各种手段来让股价上涨。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不懈地努力,终于达到了效果。但是说实话,这个股票我也曾经去调研过,也努力学习了深度报告,但却从来没看懂过。说到底,短期的走势确实可以因为老板强烈的诉求而脱离基本面。

然而,股价涨上去是为了啥呢?当然是为了救大股东于困境,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公司在大股东的努力下,真的成为了一个基本面扎实的公司;另一种是大股东只是为了让股价涨上去再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变现,当然变现的方式很多种,不限于简单直白的直接减持。然而从常理来推断,似乎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大股东会在其他地方弄得那么窘迫,指望他又迅速把一个上市公司做扎实也不现实。

而奇妙的是,至少从短期来看,大股东诉求极为强烈的股票往往会有好的表现,所以吸引一拨又一拨的人前赴后继地参与到这样的股票当中去。但既然大股东要通过股价的上涨来实现某种变现,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又不够扎实的话,这部分变现从哪而来呢?很显然,扣除大股东的这部分变现,把时间轴拉长,这是一个负和博弈,总有一部分人要为此买单。短期投机当然没问题,只要跑得快,也许就不会成为最后买单接盘的那拨人。然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在一个负和博弈的情景,长期持股是没有可能赚到钱的。因此,假如你是一个安静低换手的投资者,一般情况下应该回避这样的情景。

“搞股价”,这个词听起来既充满吸引力又充满陷阱,但总的来说,资本市场是险恶的,一个笑眯眯又热情的董事长,二级市场说什么他都愿意配合,有时候还主动请求二级市场的指导,总感觉有那么点不对劲,至少对于我来说,遇到这种情况背后都有点发凉。一个董事长,把精力都放在怎么把股价炒高解救自己的时候,有多少心思花在实实在在创造价值上呢?毕竟最终,一个股票能涨多少,长期来看,还是和背后的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有关,而不是和大股东花了多大的精力在搞股价上。搞股价,最终是增加了股票的波动性,而不是长期收益。

而相反,踏实做事业的公司往往并没有太多精力放在搞股价上,然而有时候这样的公司反倒很不受投资者待见,很多时候能听到投资者责备管理层不懂资本运作、不够忽悠,甚至嘲笑其有点愚蠢。但看长期投资,这样的公司反倒应该是更为关注的对象。不懂资本运作、不够忽悠,甚至都不太出来见投资者,这不正说明公司未能被投资者充分了解?不正说明股价可能被低估吗?虽然说,又能注重自身发展,且能很好地和资本市场沟通并利用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公司更好,但这个度太难把握了。资本市场实在太迷人了,一不小心也许就迷失了自己。假如说非要让我做不二的选择,我宁愿选择和资本市场保持距离的管理层,我宁愿管理层愚钝而坚持,而不希望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毕竟时代的弄潮儿是极少数,想方设法吸引眼球的那些人里,虽然有那么几个神级的人物,但大部分终究还是魔鬼,光芒四射和哗众取宠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大部分人和公司可能最终只能靠愚钝、踏实、低调、坚持来获得相对成功。

其实,很多伟大的企业家,最一开始也未必是多么光彩夺目的,也可能是大智如愚的。从低调的公司里,找出来一个大智如愚者,这也许才能超预期成为一个大牛股吧;而一个处处显机灵的公司,最终发现是被证伪的骗局,所谓的大地雷也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