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以来,A股表现最好的一个板块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是我却一点都没参与,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是太贵了吗?确实是很贵,但是说完全贵得没边,完全非理性,也不对, 毕竟这是一个潜在空间上万亿而渗透率当前只有一两个点的行业。虽然不能说当前所有被“炒作”的股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无疑其中有一些股票确实可以长得很大,从长期看并不贵。就算短期很贵,理性来思考,不做配置应该算是一个失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失误呢?我试着从大脑深处去探寻原因。我发现,其实我没有细想过这个行业,也没有去推敲过数据,每当有人提到这个行业时,我首先就在潜意识里把这个行业否定了。这个行业不行,似乎是深深地存在于我的潜意识,在每次理性思考前,潜意识就已经把其阻隔了。
为什么这个行业会在潜意识里有那样的印象呢?我进一步追本溯源,发现应该是来自于一年前和该行业某个分析师的一次饭局,不知道是不是股灾影响了大家的情绪,那个饭局该分析师很是消极和悲观,发表了大量对该行业不看好的言论。而这种言论,就深深印在了潜意识里。然而,后来事后我再去回顾该分析师后续的言论,发现其实他早早在今年又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多头,然而即便是这样,我潜意识里的东西依旧没有改过来,直到很晚的一天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再次理性思考后才发现了这个弊端。
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潜意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地方,例如汽车来了,我们不用去思考,潜意识就告诉我们赶紧躲开,然而潜意识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荒谬的阻隔。就正如有时候,对某个行业最熟的投资者,往往会错过这个行业悄然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因为总感觉这个行业自己太熟了,没必要细看,甚至期间有人提醒,而其内心对这种提醒也是蔑视的,以至于真正的变化发生了而不自知。
其实潜意识也是情绪的一种,本能地阻隔思考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厌恶。而投资是需要避免把情绪掺杂其中的,恐惧、贪婪、厌恶、溺爱,虽然情绪不好,但是很难完全避免,思考要理性,但是不能完全接近。而尽可能接近完全中立客观地理性思考,也是投资无法完全追求到而又要一直以此为目标的圣杯。
日常生活中我们当然需要潜意识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些信息的噪音,但世界随时随刻都在变化,量变引发质变,某个阈值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悄悄被越过,因此每隔一段时间,短则几月,长则半年,需要对大脑深处的潜意识进行审视,来进行清空。长达几个月没有看过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先看数据,再做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