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框架——选股70问
(2013-02-26 17:41:02)
作为投资人应该要有自己的投资框架,不过前段时间我一直挺迷惑,算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什么是投资框架?这里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投资经历,以前看得窄,看得细,往往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不知道往哪使劲,所以经常在些不必要的细节花较多时间,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后来有前辈建议我看广点,于是前段时间把时间花在是涉猎,很多股都看,但是看得并不深。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泛泛而读不代表没有作用,看得多,确实能培养出一些感觉,就是找到个股闪光点的感觉,而且选股也更有思路。但是,自己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有的个股,看后感觉不错,但是到底有多好,其实心里是没有什么把握,通过反思后,认为和自己工作做得不够细有关,虽然知道什么是重点,知道劲往哪使了,但是华而不实,不踏实。后来,觉得如果还想继续提高的话,需要再经历一个从广再望窄聚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要充实自己的思路,要用一个个论据来把选股思路撑起来。
以后每看一个股票,都必须从这70个问题来把标的过一遍,如果没有经过这个步骤,严禁自己对其进行买卖。
读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投资,从窄做到广,再从广聚焦回窄。我相信这是条正确的路。
(一)
1.1
1、
2、
3、
4、
5、
说明:如果比例很大,公司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如果比例很小,公司没有议价能力。例如有的公司上游是大宗商品,而公司的占比又很小的话,上游的价格涨跌和公司的需求关联度不大,上游跌价有时候是公司的利好。
1.2
1、
2、
3、
4、
5、
6、
7、
1.3
1、
说明:即公司把原料变成产成品的时间有多长,时间越长,面临着越大的经营风险,例如造船业。
2、
3、
4、
5、
6、
7、
说明:有的行业产能扩张边际投入是下降的,例如电子器件;有的行业则无法做到,例如重工业。有的公司人员配套具有规模效应,例如电科院,产能不断扩张,而操作人员基本保持不变;有的公司则必须要通过新招工作人来实现,一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影响速度,招聘、培训、熟练等都需要时间。
1.4
1、
2、
3、
4、
5、
6、
说明:如果能做到产品延伸,就可能在销售渠道以及销售人员上产生共用的规模效应,例如歌尔声学的一站式销售,上海家化的渠道共用,很多医药公司也容易形成销售的规模效应。
7、
8、
说明:越同质化对公司越好,例如系统集成商一般不如软件商;需求端对公司产品需求越迫切,公司的毛利率具有提升空间;公司销售占需求端采购比例越小,也具有提价空间。
9、
说明:转换成本高的行业能有一定的壁垒和护城河,因为下游的客户如果更换供应商会增加自己的成本;但是同时,这样的行业公司也很难提高自身的行业集中度。例如塑料软包装行业,下游具有一定的转换成本,龙头永新股份经营非常稳定,但是作为龙头却一直很难提高市占率。
1.5
1、
2、
3、
4、
5、
说明:以天士力为例,2009年相当部分投资是产业链的完善,例如建设中药种植基地,研发基地,该部分投资不能直接提升公司业绩,但是对公司的发展有长远的发展,辅助性的投资虽然在短期无利于公司业绩,但是估值时需考虑长远一些。
(二)
2.1
1、
2、
说明:例如很多公用事业,水厂、机场等,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是分散的;有的行业的竞争则可能是重叠的,例如乳业,同一个地方可能有好几个品牌竞争。
3、
4、
5、
6、
说明:三维指的是集中度、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空间。有的行业集中度低,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空间也不大,所以行业看起来不是很好,例如生猪屠宰行业,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如此格局的原因,并分析未来原因是否可能改变而值得行业的集中度有提高的可能;再例如有的行业集中度低、发展阶段还在发展期、且行业空间比较大,例如医药行业,则需要分析发展期有没有可能向成熟期迈进,以防止盲目乐观。
7、
说明:有的行业需要特别注意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的改变则意味这行业的变化,例如胶卷行业,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消失;再例如,行业的技术更新,容易引起龙头的更替,例如巴氏奶向常温奶的转换,使得伊利超车光明;平板电视的出现,使得海信电器成为了上一波电视的龙头;清洁能源的应用,使得比亚迪一段时间成为汽车股龙头。
8、
9、
10、
说明:如果中国某行业整体或龙头的盈利能力(例如roe指标)远远超过国外同行业,则需要考虑造成差异的原因。例如张裕,roe最高时接近40%,超越国外葡萄酒行业龙头,未来可能面临着roe下降的风险。
11、
说明:有的行业空间测算很大,但是需求的释放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例如中国的人均乳品消费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6,但是因为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存在障碍,因此人均乳品消费提高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人均收入提高的前提下进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潜在的消费人群,90后,00后还未成为消费主力。
2.2
1、
2、
3、
4、
5、
说明: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公司的战略可能大有不同,例如啤酒行业,雪花啤酒以快速扩张,跑量为主,而青岛啤酒,则比较注重自身的盈利能力。
6、
说明:是大行业小公司(低市占率),还是小行业大公司(高市占率)或小行业小公司?前者如果行业本身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公司未来的增长以提高市占率为主,例如猪肉屠宰行业;中者则要看行业的整体发展空间,如果行业有快速增长,该类公司一般也能获得至少行业整体增速的增长,例如江南高纤,占据了行业60%的市场份额;后者潜在空间最大,但是不确定也最高,例如检测行业,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相对较大的公司的市占率还非常低,然而绝对龙头还没完全确定地位,未来谁能做出来还存在疑问。
(三)
3.1
1、
2、
3、
3.2
1、
2、
3.3
1、
2、
3.4
1、
2、
(四)
4.1
1、
说明:早年的苏宁就的典型的外延式增长,通过对外不断融资,并迅速将资金变为资本支出,净利润=净资产*ROE,在ROE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迅速扩大净资产让净利润迅速增加;而前十年的张裕就是典型的内生式增长为主,在大笔分红的情况下,公司净资产增加速度并不快,而主要依靠ROE的提升来增长。
2、
说明:不同的增长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外延式为主的增长主要看资本投入的周期,例如前几年一些连锁经营类的企业,外延加盟商开店在短期内不受时间限制,能迅速完成扩张;大华股份,资本投入非常小,投资周期也非常短,在需求短期旺盛的情况下,能迅速把现金流变为有效产能。而内生式增长主要看公司的品牌度,具有较强大品牌的公司在短期无替代者的情况下,可以提价内生增长,例如东阿阿胶,几年内将净利率从20%提升到了接近50%,还有一种内生增长方式就是规模效应,通过规模效应将成本迅速降低,例如歌尔声学,这种方式往往和外延增长同时进行。
4.2
1、
说明:下一年净利润=下一年净资产*ROE=今年净资产*(1+ROE)*ROE,在理想状态下有以上公式,因此先假设ROE保持稳定,且行业空间足够大时,则在不对外融资,不分红的情况下,理想状况下的外延增速近似为加权ROE。
2、
说明:通过横向比较来进行预测,在差不多行业竞争和行业地位的情况下,和成熟市场的标的进行横向对比。例如张裕,ROE较国外葡萄酒龙头偏高,且目前竞争加剧,因此张裕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负的内声,ROE很有可能从近40%往20%-30%回归;例如青岛啤酒作为啤酒行业龙头,ROE只有15%,而国外同等地位龙头普遍在25%-30%的ROE,因此未来若干年,青岛啤酒可能在行业进一步稳定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ROE提升空间。
3、
说明:将外延增速和内生增速加成,则大致可以对公司未来的增速有一定范围内的预测,不过做综合预测时,需根据行业的状况,对外延式的增长方式进一步现实化,例如九阳股份,ROE高达20%,却因为行业空间有限,大部分的现金只能派掉,对于这种公司就不能认为其具有大致等同于ROE的外延增速了。
(五)
5.1
1、
2、
3、
说明:任何行业和公司都具有周期性,只有强弱之分。一般有,重复快速消费周期性较若,耐用品较强;靠近终端产品较弱,靠近上游较强;难以保存产品较弱,依保存产品较强,特别要注意易保存的产品在价格上涨的时候,各个流通渠道都有存货待涨的倾向,能加大加强加长周期性,例如白酒;高门槛行业较轻,低门槛较强;需求端为消费且自然释放的较轻,需求端为固定投资且受政策影响大的较强。
5.2
1、
2、
3、
4、
5.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