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绿化树》有感

(2013-02-16 23:36:14)

过年在家,偶然翻出十几年前看过的小说,张贤亮写的《绿化树》,原来只是想做个怀旧重读一遍,没想到读完,心潮澎湃,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的经历过去,这部小说重读出了很多意义,这些意义则刚好是前段时间思索过的,实在忍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定要分享。

 

之所以会有如此惊喜,是因为我和书中的男主角竟有着相通的经历,我虽然没参加过文革劳改,但是所经历的本质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和书中男主角一样,我是个谨慎、细腻、敏感甚至略显小器的人,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书中一开始描述了男主角和“营业部主任”的种种矛盾,然而男主角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和“营业部主任”计较,天天算计劳教时伙食员给谁打的粥多那么一点点,如果某天给自己的粥多了一点点,对于对方的优越感便油然而生;遇到了女主角后,一开始又显得过于自卑,不敢勇敢表达自己的爱;因为女主角的主动,两人关系进入发展期,面对女主角传递来的好意,例如慷慨地给予难得一见的白面馒头时,却因为不好意思接纳而在那唯心地推辞;后来两人关系进入亲密期因为冲动,对女主角作出了“非礼”举动后,又因为羞愧不敢去见女主角。所以说这之前的男主角,其实终日是在计较,被自卑包围,过于敏感,不够大方,其实他内心知道自己怎么做,但是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让自己始终无法选择自己内心指引自己的。而相反,女主角完全不一样,热情地表达自己的爱;即使被“非礼”,面对双方可能的尴尬,男主角是逃避,羞愧不敢见人,而女主角则是举重若轻,大方地把尴尬像蜘蛛网一样抹去。

 

两者的区别在于,男主角一直无法追随自己的内心,惊叹于女主角的美,却不敢表达;明明很想接对方给予的恩惠,却放不下面子;因为冲动犯下的错误,不敢承担而只想逃避。而女主角看起来大大咧咧,却是勇敢追随了自己的内心,表达的方式虽然粗犷却是最为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乔布斯说过“Follow your heart”,也是这个同样的道理。

 

书中男主角因为冲动犯下错误,始终不敢面对,这种压力其实不是谁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因为内心过于狭小,所以处处受制,站出去主动承认错误并轻松解决看起来是一件多么简单轻松的事啊,但是在内心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又是一件多么困难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追随自己的内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很难。而女主角以实际的行动感化了男主角,让男主角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他也是勇敢地突破了自我,他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他随后做出了自己勇敢的举动,向女主角求婚,中间的心理变化尤其精彩,我摘录了一段在微博上:“知识分子对人和生活的那种虽然纤细却是柔弱的与不切实际的态度,是无法适应如狂飙般的历史进程的。在以后的一生中,我都常常抱着感激的心情,来回忆她在潜移默化间灌输给我的如旷野的风的气质。

 

虽然这个故事很悲剧,在男主角勇敢跨出突破自我的第一步之后,就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被迫和女主角永远地分开了,小说随即便结束了,但是显然和女主角相处的这段时间,已经让他脱胎换骨,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而不是虚假的唯物主义者,我认为区别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能否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都做到了知行合一吗?明明知道和父母吵架是不对的,有多少人能克制住自己而尽量忍耐呢?明明看好一个股票,却因为恐惧或贪婪而不敢大胆买入呢?明明知道再和对方做一次沟通就会有结果,而因为放不下面子而最终放弃呢?其实这都是自己内心给自己增加了枷锁。

 

书中的女主角具有一种独特的乐观的魅力,这种魅力让仰慕她的男子不断地被她的魅力征服,任何问题在她眼里,都好象不是问题,即使男主角犯下错误,自觉羞愧而不敢面对时,是她极具气度地原谅了男主角,并且原谅的方式是一种极其自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自然得事情好象没有发生一样,唯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收放自如地做到这点。

 

王阳明先生推崇自由、释放个性,确实,只有让内心足够自由,才能打破自己加给自己的枷锁,而使人生更为自由。那就先让内心强大起来,强大到对于所有困难所有障碍无坚不摧,才能做到完美的“知行合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