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随感 |
荔波小七孔景区:翠翠般的清纯
(2020年7月30日 从西江到荔波 宿荔波嘉禾酒店)
小七孔景区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的群山之中,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小七孔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秀美幽静。随便把镜头对着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同行的冯君曾经以《老男人的味道》写过一篇葡萄牙波尔图的游记,受他启发,东施效颦,小七孔景区让我想起沈从文《边城》中的村姑──翠翠,像沈从文把翠翠作为理想人生和理想爱情的寄托一样,用翠翠来比喻小七孔景区的特质,有同工异曲之妙。
VIP观光车把我们直接送到了最上游的卧龙潭。卧龙潭实际上是一座拱形堤坝截水而成的小型水库,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波平如镜。两岸高山耸峙,潭边怪石林立、古木森森,潭水清澈、树影婆娑。那一切,都像那天真无邪、自然善良的村姑翠翠,没有城里姑娘那样的浓妆淡抹和忸怩作态。她沐浴着自然的雨露,和着自然的节奏生长,弃绝了世俗尘埃,那种纯真和清新,分外绰约动人。卧龙潭的自然生态,尤其那青山倒影、绿树环绕,在那潭绿水中映出的那抹翠绿,让你会自然地感到用翡翠来比喻是对那种自然之美的亵渎,而老舍《草原》中“翠色欲流”才是那种翠绿的极致形容。
每次拍卧龙潭瀑布,不管站在侧面拍出那如太极图般的“S”形的弧光,还是在瀑布下拍出的飞流直下的瀑墙,总不能看见那弓月形瀑布的全貌。就像我们每一次走近村姑翠翠,乡村女孩特有的那种腼腆、羞涩、矜持,使她总是侧过脸去,或低头弄发,或红脸捻衣,总让你不能看清她美丽的脸庞。我站在卧龙潭瀑布后的平台上,让无人机缓缓地升起,贴着潭面,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从两岸合抱的树隙中穿出,终于来到了瀑布上前方的理想机位,看见了月牙状弧形石堤的全貌:碧绿的潭水在此如万条白丝自然垂落潭中,形成坝下纱状的瀑墙,而潭底则白浪翻滚、雾雨蒙蒙,发出在山间回荡的轰鸣声。观光车的驾驶员告诉我每天都有无人机在这里撞树或坠落,我幸运地成功完成这次卧龙潭瀑布航拍,就像终于觅得翠翠回眸一笑,了却了梦寐以求的一个夙愿。
沈从文笔下的那出生于边城小镇茶峒的村姑翠翠,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艺术形象。欣赏翠翠的人,在欣赏她冰清玉洁、纤尘不染的同时,更会以一种脱俗的眼光欣赏她朴实、大方、阳光下独特的美,那种不会矫揉造作、快乐无忧的野性的美。游小七孔景区也同样,从卧龙潭到小七孔桥那顺河而下的峡谷,尽管指示牌所示的鸳鸯湖、翠谷瀑布、断桥瀑布、拉雅瀑布都是景点,走近发现或只是划船娱乐、或只是沿山的大片白棉状流水,或只是像自来水管爆裂似的冲喷,这些瀑布并不呈如垂帘直落的“布”状。而沿着峡谷的68级跌水瀑布则层层叠叠,或冲天石浪、咆哮如狮的湍急;或石涧鼓音的汨汨淌流;或小溪哗哗的平波缓进,千姿百态,美妙无穷。而溪流中常有石堤、石蹬在水中以漂亮的弧形将两岸连起,我耐心地等待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打着阳伞的村姑走过,人在石上走,水在脚下流,和着身后的青山翠谷、溪边的绿草如茵,常可完成令自己赞美叫绝的摄影。
小七孔拱桥是小七孔景区的标志。然而,就像情窦初开的翠翠,尽管爱情的种子在心里无声的萌芽和生发,在绵绵无期的守望中,最后演变成“似乎谁也没错”的凄美悲剧。小七孔桥原本也是清末一条连接黔桂的跨省古道,可以有自己的故事和身份,自从成为自然景区,其潭、瀑、湖、桥皆已出名,许多人都不知道那以千年奔腾的鬼斧神工成瀑造潭、聚湖润桥的河为何名?我也是细看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方知此河为响水河。此桥建于道光年间,近200年的风吹雨打,石砌的七孔拱桥依然精巧玲珑,只有那桥腹下的青苔蕨草,见证着她曾经的一往情深和辉煌沧桑。
许多游人憾叹不能拍到小七孔拱桥全貌,我又把无人机放飞到河中,将那古桥与碧绿的河水相映成辉的全貌摄下。河畔的导游则在讲述小七孔桥比翠翠似乎更加完美的爱情故事:一对情侣为爱私奔至此,汹涌的河水拦住去路,正欲跳河殉情时,被真爱感动的七仙女化成七孔桥让他们过河,但告诉他们:在桥上每走一步,就会衰老一年。两个情侣执手而过,尽管瞬间苍颜,他们却无怨无悔的执手偕老。
疫后的湘黔行已近尾声,边城的晨雾、耸天的梵天净土、镇远的古巷、苗寨炊烟,还有那如翠翠般清纯的荔波仙境,我们尽情沐浴自然的美妙后,再次感受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