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年(十)恙缠坦忍

(2020-01-17 22:50:59)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冬日的自然醒,当晨光从窗帘的缝隙中透入室内,已是7点多。先躺在床上慢慢转动脖子,敏感地去感受有否头晕的症状,然后慢慢地起身,关注在某个体位是否会有眩晕发生,如有眩晕,也只是坚持片刻,待直立即一切如常。自从退休后第一年那次法国之行破天荒地出现时差倒不过来,连续5天夜不能寐后,即发生了体位性眩晕。回国后神经科、五官科各种检查,诊断为耳源性眩晕、机械和手法多次耳石复位、各种药物治疗,结果一切如旧。睡眠休息好点,症状轻点;疲劳了会严重一点……,起身转身慢点,见晕不晕,也无需任何治疗,在习惯中坦然忍受。

早饭以后,在冬日的暖阳下,沿着那水杉和垂柳绿荫下的横泾河畔慢慢走起。退休第二年,退行性古关节炎的症状比我想象的早得多的不约自来:每天晨起开步,右膝内侧刺痛,迈步都已有一些跛行。去医院核磁共振后,诊断明确,处理方法:“不能不走,不能多走”,似乎让人啼笑皆非,但确是唯一的方法。每天慢走2000步后,疼痛缓解,可以正常行走;但如果今天行走过万步,明日疼痛则加剧。想当初在横泾河上游河畔的中学田径少体校疾飞如燕的步伐,或许正是那5年高强度的训练造成今日的关节损伤。世上万物万事的因果往往说不清道不明,没有假如和应该,不必悔恨与怨言。看着周而复始的暖日和冷月,一边摸索着更为有效的健身和护膝方法,一边更加珍惜还能行走的远方之路。至于那行走时不时出现的隐痛,只能面带微笑地默默忍受。

临睡前,用温水冲淋后在镜子里看着从额头、颈后到胸肩、背部、大腿乃至胫前、肘部的多发痒症,无可奈何地自嘲着微笑;用各种药膏把自己涂得像斑马似的,穿好衣服再口服一片抗过敏药物,才安然入睡。自去年从加拿大回国后,多发皮疹即出现。开始还不以为然,到全身此起彼伏,多处发疹才引起重视。从华山医院、华东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上课到哪,只要皮肤病有点学科水平的都问诊和治疗。诊断一致:老年增生性痒症,机理似乎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下降后的免疫异常、皮脂腺萎缩有关。多种软膏、抗过敏药、中药、西药,最后用上免疫调节制剂“美能”,才有所控制。联想同样去年退休的老友整整一年的皮肤过敏、上周从日本回来的EMBA同学的同样皮疹,知道花甲之年的痒症似乎已是大概率的难言之痒。在期待着慢慢康复的同时,也只有一忍了之。

老年的这些病,我所以称之为恙,它不是那种不认真治疗会危及生命的疾病。某种意义上只是那种像腰酸背痛、牙疼身痒之类的“微恙”,但却是因为是随着年龄老去很难达到理想治愈的结果。作为医者,我很能理解这种无奈。联想几年前中学同学向我诉说那“生不如死”的耳源性眩晕和耳鸣;每次回老家母亲向我描述的那双膝退行性病变的“步履艰难”……;当初作为医生的那句“没有办法的,只能忍忍”或许令人很失望,甚至认为是医者的冷漠。而今,医生自己也亲临其境,而且知道没有倾诉的对象,关键是明白:倾诉除了博得些许同情不解决任何问题。于是,在每一天的摸索中学会:老年微恙,在适应中慢慢习惯,心态上坦然忍受,细节上认真慎重,依然可以欢愉地度过每一天。

9年前,我开始用第一人称撰写系列博客《晚年》,至今已十篇。从虚拟构思到退职后的真实写照。至今回首,退职后的晚年生活,有休闲的喝咖啡、听音乐、网络生活;亦有忙碌的摄影、授课和社交。而更多的是现实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烦心和责任,还有就是必须直面的微恙缠身。但与许多人用很多时间、财力和精力去调理、保健、养息不同,我认为衰老与退化是不可逆的必然。与其怨天怨地,不如坦然忍受。如能珍惜能走能看的那几年光阴,尽情享受自然、人文、天伦,才是晚年生活满足和幸福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