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勾画出医院管理和文化的彩虹
(2016-06-14 11:37:24)
标签:
健康 |
分类: 医管手记 |
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我,因为对摄影业余爱好的痴迷,被医界摄友拉进了“医路风情”微信群。在欣喜地欣赏医界高手的摄影作品的同时,也结识了“医路风情”的群主——“少帅”邵卫东,于是就结缘《中国卫生影像》。
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以员工的“随手拍”作为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使我对摄影与医护群体、与医院管理的相关性有所感悟:
随手拍,互联网医管的有效手段
当今互联网时代,以信息化、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关注医疗质量、服务流程、效率提高的医院管理已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APP、微信平台、自动化办公系统等现代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医院员工、患者和医院管理者用更直观、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沟通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的员工们,在陈海啸院长的倡导下,对医疗质量、耗材管理、医院管理、服务流程、医院环境等众多问题,用手机、照相机等进行“随手拍”,以图为证,在“恩泽医院群”微信平台进行反馈、建议、线上讨论、线上办公、及时整改。使“随手拍”成为医院实现服务宾馆化、技术专业化、行动军事化、管理精细化等管理目标的神器。
医院管理是一个关系到患者生命的精细管理,对许多重要环节的严格规范、精细衔接、忠实记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文字记录,往往费时、耗力,而文字的表达常常达不到理想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医院应用手机等设备“随手拍”,在交接班、患者监护重要信息记录、手术所见记录、病理标本等重要信息记录上,以图像记录替代文字记录,效率和效果明显改善,而且通过Wifi、网络可以及时向上级医师、会诊医生、管理部门等实时发送,使医疗救治、医院管理的空间达到零距离,时间效率大大提高,更加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
摄影爱好,医院文化的特色亮点
恩泽医院的陈海啸院长,因为在医院管理上以追求卓越运营而闻名,也常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论坛和研讨会的座上宾,我们常有交往。进入“医路风情”微信群后,才知道他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而且还把摄影爱好作为恩泽医院文化的一个显性基因培育:正是他用他那美能达600照相机拍摄的那张被称为医院母亲树的香樟树被折断、被食堂泔水浸润的照片,开启了“随手拍”的先例;而他创办的“一指禅”摄影协会,已成为恩泽医院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医护人员中摄影爱好者甚多,高手如林。五、六十年代时,医院放射科医生,因为职业暗房技术优势,往往是摄影爱好者中的佼佼者;而今,医院员工中的摄影爱好者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医护人员喜欢摄影的原因,众说纷纭:或是医护群体相对小资,对音乐、摄影等业余爱好独有情钟?或许善于用人体解剖、病理生理、平面影像在脑海中勾画出立体病理解剖的职业感知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在摄影上更有优势?或许是他们的职业决定会遇见太多的生死离别、悲伤痛苦、人生百态,他们有一种把这一切珍藏记录的冲动?或许是医护职业有太多的感人瞬间,他们有一种告知世人的责任?或许就没有或许……
我喜欢摄影的理由很简单:学摄影不需要象学钢琴、小提琴、游泳那样需要花许多时间定期培训,而是可以自己看书、摸索、自我学习,这较为符合象我这样自学能力较强、工作时间无规律的医院工作者;摄影是光的艺术,更是摄影者思想的表达,其又往往追求与众不同的瞬间,而医院往往是许多常人很难遇见的情绪表达和人文色彩的聚集地,那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瞬间,可以演绎许多思想者的境界。
上班前的晨曦和下班时的夕阳,那最理想的自然光的视觉效果,我们常将我们心爱的医院的魅力、病房的寂静、患者的神态,用最佳的光影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医院的手术器械、显微眼镜、静滴的输液器……都是静物摄影的好题材,衬一本医术、放一片红枫,用180mm的红圈微距镜顺光细拍、用移轴镜头逆光仰拍,都有许多寓意和遐想。喜欢摄影的医院工作者,每当按照自己的构思刻意地去寻找我们身边最让我们心动和关注的角度,轻轻按下快门,看着取景器里的影像随着对焦变得清晰,看到的是一个我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和神圣的世界。相信,当我们日后再慢慢翻阅这些照片时,会唤起我们许多回忆,依然会在感到无上荣光的同时,领悟更多事业、人生、生命的真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