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马”谈医

(2014-12-07 07:56:29)
标签:

it

健康

分类: 医管手记

在被喻为“预见新未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首富、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语出惊人:“阿里巴巴干的是健康和快乐的行业……,如果我们(投资)做的对的话,30年以后应该是医生找不到工作了”。更有跟风的医生在谈及移动医疗时说“马云说30年后医生找不到工作了,我个人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医生要警惕互联网技术的挑战”。众所周知,我是业内健康管理和移动医疗的推崇者,但要说未来医疗的行业消失或者医生的职业消失,我无法苟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行业或职业的消失,其根本原因是社会需求的消失,或者是随着新技术、新行业的崛起被替代而淘汰。美国线上刊物企业家网站选出10年内夕阳西下、可能“绝迹”的产业,唱片行、照相胶卷生产、公用电话、二手书店、租借碟片录像、电玩店等行业均在列。中国远东出版社出版了蒋蓝撰写的《正在消失的职业》,例举了100个正在消失的职业,代写书信、货郎、修钢笔、出租图书等均在其列,唯独不见医生。纵览这些正在消失的行业和职业,一类是现代生活已无需求,新的技术设备和新的行业已能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传统的行业和职业被替代,这让我联想起童年依稀的弄堂中倒马桶的铃声、弹棉花的棒槌声和夜深时的打更声;另一类是某些行业和职业创造的价值已明显低于你本身的劳动力价值,其必然逐渐消失和被淘汰,我联想到的是久已不见的穿牙刷、补胶鞋、换锅底等职业。试问:医疗和医生符合行业和职业消失的规律和特征吗?

医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人类社会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工业,再到互联网、智能化时代,似乎对自然万物的规律日新月异,但唯独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从SARS到禽流感,从疯牛病到埃博拉,人们以一种近乎祈求的心态渴望医学的发展。社会对医疗体系和医生的抱怨,不是医学行业和医生职业消失的前兆,折射的恰恰是一种强烈的需求:胡万春的神水和张悟本的绿豆,愚弄的是对医学的无知,反映的是对健康的期望;人们对医院的苛责和对看病难的抱怨,折射的正是对医学发展和良医仁术的渴求。医疗更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医生更是一个崇尚经验、个性化极强的职业,面对无价的生命,这种职业更不容易被替代和淘汰。对生命的敬畏,对医生的尊重,以每千万人口医生数和床位数为指标的均衡配置,是发达国家健康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这些现实的需求和他山之石的借鉴,试问:真的能在30年内被彻底颠覆吗?

众所周知,我是健康管理、移动医疗的极力推崇者。从上海医联网、健康网的建设,到预约挂号、跨行跨院一站式付费,我都是最早的实践者;移动医疗、网络医院、医疗大数据、家庭远程健康监测,众多多论坛、博客、微信中,处处留下我充满激情的憧憬;对阿里为代表的医药电商、医疗智能化、网络化的崛起,我一如既往地对这一新生事物寄予充分肯定。但我要告诉马云:强大的互联网思维,可能重组医疗体系,改变医疗业态,甚至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但作为医疗行业生产力的代表——医生,既不会被替代,更不会消失。丹麦、美国等卫生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先行的国家,在医疗业态巨变、医疗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也证明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适合新业态的医生!

我一直欣赏那些强烈追求极致和绝对,为了事业全力拼搏,被人称为“狂人”的个性成功者。看过我《狂人随想》《狂人的无奈》《别对个性奇人过多苛求》这“狂人三部曲”的博友一定可以见证我对穆里尼奥此类狂人的的敬佩和崇拜。狂人们铁血、强悍、充满激情,他们往往不接受常规和传统的约束,他们以创新和颠覆为特质,因此他们成为许多奇迹和神话的创造者。但也应客观地承认,狂人们有个通病:忌医讳疾。那些叱咤风云,自喻意志和努力可以改变世界的狂人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生老病死前人人平等,要让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命运交付给或者让医生参加主宰,往往会受到“士可杀不可辱”般的反抗。于是,狂人们以他们充满理想化的激情,一次次地编制“病可自愈,天下无医”的境界;更有权势者进行耗资巨大的尝试:1976年,尼克松提出20年内治愈癌症的“癌症登月计划”,至今被人引为笑柄;从克林顿到奥巴马,22年间三位六届美国总统倾全国之力编织的人人享有医保、高效安全的医疗宏图,至今仍是一纸尚未启动的法案。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在马云预言“三十年后医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另一位中国互联网大佬更令人目瞪口呆:“我们这代人真的有可能是永生的,在未来的30年,所有疾病将会被治愈”。狂人们的理想很丰满,医生们的现实很骨感,我脑海中出现的是美国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碑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于是,我联想起一位无论智慧、个性和财富马云只能望其项背的神人——乔布斯,在明确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后,拒绝了医生建议手术切除的方案,尝试用素食和健康管理进行抗癌治疗,数年之后,原本低度恶性的肿瘤扩散转移到肝脏,在痛苦地接受数次手术和肝移植后,一代巨匠毁于白魔。

对“马”谈医,一定不会白费口舌和徒劳无功,更不会被认为说话不看对象而被讥笑。我很自信地展望:再过30年,喜欢接受挑战的马云或许已开创一个新的行业,未必是阿里的主席,我如有幸长寿,依然是一个退休医生;如有来生,马云未必再从事电商淘宝,但一定从事一项被他称为“快乐”的职业,我却会依然选择每天面对痛苦的职业——医生,因为她崇高、神圣、不会找不到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